病证名。痰饮内停而引起的食物不能消化。《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此由痰水结聚,在胸府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治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名肺热痿。多因郁火克金,肺热叶焦,或肾火上炎所致。《症因脉治》卷三:“肺热痿软之症,皮肤干揭,上则喘咳,下则挛拳。此《内经》肺热成痿之症也。”治宜滋肾清肺。肾火上炎,可用知柏天地煎,玄武胶为丸
指肝辅佐心神参与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气健旺,始能沉着而深谋熟虑;反之,“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灵枢·本神》)
外科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见《疡科选粹》卷一。疮疡初起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的机理,临证常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或以行气为主配合它法,或以它法为主配合行气。常用方如逍遥散、舒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交叉于胸前,向两侧分开后,指端向下,掌心朝内,上身略前倾,两手由上向下如抱物状,再向下而上徐徐抄起,仍收回至胸前交叉。
见医方大成条。
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而泛溢。《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其产虽血水俱下,其经血盛者,则津液有余,故乳汁多而溢出也。”参见乳汁自涌条。
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生地黄、牡丹皮、生甘草各五钱,熟甘草、黄芪各一钱,当归身、熟地黄、苍术、秦艽、肉桂各三分,橘皮、升麻各七分,白芍药各一钱五分。为粗末,水煎,空腹服。治肠澼下血,其血唧出有力而
证候多同胃火。详胃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