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牛黄丸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见牛黄清心丸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油桐子,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张氏医通》卷八)。
病名。又名外喉痈。系指痈发于颏下,正咽喉以外者。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内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见幼幼集条。
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五方。麝香、滑石、雄黄、朱砂各五分。为细末,猪脂调敷。治恶疮。②《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麝香(研)、牛黄(研)、白附子、蚕蛾(微炒)、僵蚕(微炒)各二钱五分,全蝎二十一个。为末,
脏象著作。1卷。日人河口信任著,刊于明和九年(1771年)。作者遵《灵枢经·经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古训,对行刑的尸体亲自解剖,绘五彩图。凡脏腑之理色、大小、位置、关系、骨节之机关,肌肉之厚薄,
指秋月感受湿热或燥热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秋月咳嗽,秋月咳而身热自汗,口干便赤,脉虚而洪者,白虎汤;身热而烦,气高而短,心下痞满,四肢困倦,精神短少,香薷饮;若病邪既去,宜补中益气汤加山药、
气功家隐语。出《入药镜》。指脾土。因黄为脾土之色,脾藏意,故又指意念。
出《名医别录》。即苎麻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