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诗词古文>缪彤生平

缪彤生平介绍

缪彤(1627—1697),第十二位状元,,明朝天启七年(1627)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卒。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试夺魁先后5次公车北上应试。>>查看缪彤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考取状元前,他曾向一张姓星卜家求问科场前途,此卜者声称缪念斋当贵为状元,后竟偶合应验。星卜张以此声名鹊起,门庭若市,累致千金。清代第14位状元韩菼在中试前,也去求问科举前程,张厉声曰:"此人来岁当死,还问功名乎?"后韩菼登科夺魁,星卜张遁隐匿迹。可见封建知识分子功名心切,迷信科举前途有鬼神佑助。康熙六年(1667),年届不惑的缪彤在北京参加丁未科殿试。是科同甲辰科一样,废八股,考策论。故应试者少,所取进士不被士人看重。榜发,状元缪彤,榜眼江南丹徒人张玉裁,探花山东平原人董讷。朝廷授官缪彤秘书院修撰。

  丁未科会试,未发榜前,缪彤心情忧郁,已束装欲归故乡。待榜发为状元,甚感荣耀。于是将其魁首心情和及第一甲一名享受的荣宠盛况尽记书中,撰成《胪传纪事》,得意之情洋溢书中。"皇上升殿时,雨稍甚,……及至太和殿前,与诸进士跪丹墀下,听三唱第一甲第一名,系彤名。每一唱已,心鼓乐良久。……是日唱名毕,行三跪九叩礼,彤随礼部堂上官,捧黄榜,从御道出,跪至龙亭内,鼓乐迎至长安门张挂。顺天府府尹……迎彤与张玉裁、董讷等三人至厂内,簪花用酒,用仪从迎至顺天府赴宴……彤坐正席,榜眼探花左右坐,俱南向,用教坊乐。彻席……府尹府丞亲送至寓,寓中设席款之。……二十五日,到礼部,与恩荣宴。读卷官自满汉大学士以下,收卷官、掌卷官自翰林科部以下,监试御史及巡缉供给各官俱与宴。皇上遗内大臣佟国舅陪宴。彤一席,榜眼探花一席,请进士四人一席。用满洲桌银盘果品,食物四十余品,皆奇珍异味,极天厨之撰。御赐酒,三鼎甲用金碗,随其量尽醉无算。宫花一枝,小绢牌一面,上有恩荣宴三字。状元用银牌。四月初二日,午门外,赐彤袍帽,水晶金顶凉帽一顶,镇蟒石青朝衣一件,默瑁银带一条,荷包、牙简、刀子俱全,马皮靴一双。"从御殿传胪唱名、观榜长安街、顺天府宴饮、赴恩荣宴、午门赐蟒袍、国子监释褐拜先师到顺天府官员礼送状元归府第,缪彤真是状元及第,独占鳌头,荣幸无比。

  缪状元身当康熙盛世,荣宠得意也是繁荣的表现。但在朝运衰败之际,即有状元及第,也无缪状元的这般欢心。清代诸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将其科场经历较完整地记录为书的除缪彤外,尚有光绪年间的商衍鎏。其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对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的状元恩荣宴作了描述:"至光绪季年,无复前时景象,余甲辰科赴礼部恩荣宴时,则果肴皆出装饰,粗瓷竹箸,十余席罗列堂下东西,形式极为简陋,读卷大臣执事各官亦无至者,除一甲三名外,其余二工甲进士寥寥无几,是日派恭亲王为主席,到时进礼部大堂倥偬一坐,诸进士谢恩后,亲王即起立出门。……诸人随亲王甫离席行,堂役闲人争进,将宴席之盘、碗、杯、着抢夺一空,瓷器堕地声,笑语喧哗声,轰然纷乱,亦鹿鸣之抢宴相同。"前后两相比较,天渊有别,从前的礼节荡然无存,科举制度的衰亡由此管窥一斑。

  居京为官,缪彤由修撰迁为侍讲,康熙九年(1670)任庚戌科会试同考官。由于宦海沉浮,侍君艰难,他对官宦仕途日益淡漠,萌生了辞官归隐之念。他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时,作诗云:"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摺驴偏识路,破始不生尘。入世性情古,还乡面目真。自惭留滞客,对尔叹劳薪。"流露了厌弃京师欲求归乡的真情。所以缪彤后来辞官告归,闭门不问时政。归乡后,他出资创立三畏书院,刊刻曹月川《家规》、蔡虚斋《密箴》和刘念台《人谱》等书,专意讲学育人,造就了很多人才。其子缪曰藻后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及第榜眼。康熙三十六上(1697)缪彤死。

猜你喜欢

  •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 朱绍远

    朱绍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士。事见清嘉庆《江宁府志》卷二九、《金陵诗徵》卷八。

  • 周光岳

    周光岳,永州(今属湖南)人(《沅湘耆旧集》卷二六)。

  • 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 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

  •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于伯渊

    于伯渊,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孟称舜《录鬼簿》录作“平阳令”。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他的杂剧至今可知者有六种,即《丁香回回鬼风月》、《白门楼斩吕布》、《狄梁公智斩武三思》、《吕太后饿刘友》、《莽和尚复夺珍珠旗》、《尉迟恭病立小秦王》。于伯渊的散曲尚留一套〔仙吕·点绛唇〕《忆美人》,反复吟咏一位美妓,浓态极妍,或可表现其“翠柳黄鹏”的风格(见《太和正音谱》),又是作者本人“翠红乡,风月无边”生活经历的真实注脚。

  • 徐俯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 尉佗

    尉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

  • 季念诒

    清道光、同治年间人。字君梅,祖籍江阴,随父季昌芝迁居常熟。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翰林院编修。养亲不仕,叙团练之功加四品卿衔。历任南通紫琅、求志书院及江阴礼延书院山长。工书法。曾纂修《江阴县志》、《通州直隶州志》。卒后葬常熟虞山老石洞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