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诗词古文>庾肩吾生平

庾肩吾生平介绍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查看庾肩吾的诗词古文

生平

  梁简文帝萧纲初封晋安王,庾肩吾为晋安国常侍。萧纲迁镇,庾肩吾也随同迁转,历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萧纲喜好文学,招纳文士,庾肩吾和徐□、刘孝威等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书籍,当时号为高斋学士。简文帝萧纲继位后,以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后侯景至建康,矫诏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转赴江陵,投奔萧绎,封武康县侯,《梁书》及《南史》庾肩吾传都未明记其生卒年和年岁。

  梁元帝27岁时所作《法宝联璧序》,记庾肩吾为48岁,可以推知其生年。庾信于承圣二年(553)封武康县侯,袭父爵,则庾肩吾当卒于此年。元帝萧绎为作墓志。

  庾肩吾历任萧纲府中属官,当时盛行的宫体诗,他是推波助澜者之一。现存的诗文,多为应制、奉和、侍宴、谢启这一类酬应之作,但象“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句写景还很生动。他的《乱后行经吴邮亭》一诗,对侯景之乱也颇有悲愤之情。由于他讲求声律,有一些五言诗已经具备了五言律诗的雏形。

  庾肩吾还是一位书法家,著有《书品》,叙述书法的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的特色,颇受后人的重视。

背景

  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魏)刘卲(或作“劭”、“邵”)的《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生动事例。

  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为已经享名的人物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如《世说新语》中的这些品题:“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品藻》)“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容止》)《世说新语》中品题人物常见的审美概念有:清、神、朗、率、达、雅、通、简、真、畅、俊、旷、远、高、深、虚、逸、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真、深、朗三者。而用作比喻的又不乏自然物象,如:千丈松、松下风、玉树、玉山、云中白鹤、龙跃云津、凤鸣朝阳。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学审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气”、“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而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成就

  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字子慎,一作慎之。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国常侍,历任云麾参军、兼记室参军。王好文学,为太子,开文德省,招纳文士,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昉、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

  萧纲即帝位(简文帝),任度支尚书。侯景至建康,矫诏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间道奔江陵投萧绎,任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武康县侯。卒赠散骑常侍、中书令。工诗赋。诗与徐摛齐名,早期多为奉和应制、侍宴、谢启一类酬应之作,风格靡丽,为“宫体诗”创始人之一。但某些诗句如“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写景较生动。诗歌形式上讲求对仗,注重声律,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明胡应麟《诗薮》称其“风神秀相,洞合唐规”,王夫之《古诗品选》推为“近体之宗祊”。晚年经乱,诗风有所转变,如《乱后行经吴邮亭》等诗,抒发对时代动乱的感慨,情辞慷慨,笔力较为雄健。又善书法,著有《书品》传世,叙述书法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之特色,颇受后人重视。《隋书·经籍志》载其有集十卷,但唐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还自会稽歌序》)。明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猜你喜欢

  • 王俭

    (452—489)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仲宝。王僧绰子。生而父遇害,袭爵豫宁侯。宋明帝时,选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历官秘书丞。后从萧道成(齐高帝),迁右仆射,领吏部。入齐,封南昌县公。礼仪诏策,皆出俭手。齐武帝永明年间,领丹阳尹、国子祭酒。于宅中开学士馆,以四部书充其家藏。官至中书监。俭精研《三礼》,有《元徽四部书目》、《古今丧服集记》,并依《七略》作《七志》。卒谥文宪。明人辑有《王文宪集》。

  •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徐兰

    江苏常熟人,字芬若,一字芝仙,号芸轩。流寓北通州。诗得王士禛指授。画工花卉,尤长白描人物。交游甚广,曾与王翚、王原祁等二十九人合作《芝仙书屋图》,题跋者六十人。卒年七十余。有《出塞诗》、《芝仙书屋集》。

  •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 晁公武

    晁公武(1105—1180),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字子止,人称“昭德先生”。济州钜野(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冲之之子。

  • 夏庭芝

    夏庭芝(约1300-1375)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雪蓑钓隐、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词曲作家。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元末变乱,隐居泗泾,改书斋名“疑梦轩”。时戏曲家张鸣善、朱凯、邾经、钟嗣成等都是同道好友。夏氏能词曲,大多散失,仅有《青楼集》存世。该书记录了元代几个大城市一百余位戏曲女演员的生活片断。后人把此书看作为与《录鬼簿》有同等价值的有关戏曲史的重要专著。

  • 刘几

    刘几(一○○八~一○八八),字伯寿,号玉华庵主(《风月堂诗话》),洛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朝进士(清雍正《河南通志》卷四五)。通判邠州,知宁州。英宗时为秦凤总管。神宗时以秘书监致仕,隐居嵩山玉华峰下。哲宗元祐三年卒,年八十。

  • 万俟咏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 周世南

    永州祁阳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尝游上庠,聘董氏女。未婚而女失明,女父请改婚,不可,既第成婚,士论高之。仁宗皇祐六年,累官驾部郎中。以少卿致仕。

  • 冯时行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