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诗词古文>廖刚生平

廖刚生平介绍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顺昌谟武人。少时从学理学家杨时,成就了廖刚“道南高弟,绍兴名臣”的美名。廖刚一生亲历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他持身立朝,忧国爱民,对外力主抗敌御侮、对内全力慰抚百姓;他刚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桧等奸邪沮气。廖刚的精神和品格名重于天下,名扬于千古,为世代所赞颂。>>查看廖刚的诗词古文

生平

  宣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被召为吏部员外郎,进言说:“古代天子都有自己的兵将,用来防备意外,增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自己为国君以兄长之礼待他就可以了。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猜你喜欢

  • 邹元标

    (1551—1624)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 祝禹圭

    广州信安人,字汝玉。孝宗乾道七年为全州教授。淳熙中知休宁县,为政清简。尝注《东西铭解》。与朱熹友善,熹曾为之作《新安道院记》。

  • 王绘

    王绘,字素如,上海人,一作南汇(今属上海市)人。精鉴古,间作山水,翛然不俗,学宋、元人小景,饶有气韵。善鼓琴。著槎仙诗草。《墨香居画识》、《海上墨林》。

  • 郑珍双

    郑珍双(1822—1911),其余不详。

  • 何失

    元大都昌平人。有才气,工诗文。顺帝至正间,公卿交荐,以亲老辞。为揭傒斯、虞集所推重。

  • 岳岱

    苏州人,字东伯,自称秦馀山人,又号漳馀子。为嘉靖、隆庆间名士,隐居阳山。中年出游恒、岱诸岳及东南诸名山。善画能书。尝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

  • 邓牧

    邓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余岁,读《庄》、《列》,悟文法,下笔多仿古作。

  • 马士琪

    马士琪(?—1719)清代女诗人。字韫雪,四川省西充县人,马廷用玄孙女,自幼从父亲马云锦就读,后随父亲宦游江南大地。马士琪喜诗好文,精于诗,推崇杜甫、陆游,诗稿为其父宦朋传抄,咸相推重,十四岁便蜚声诗坛。

  •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刘昶

    刘昶(436年-497年),字休道,南朝宋宗室,北魏将领,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兄弟。母谢容华。刘昶虽流亡北魏,但始终不忘故国,在南齐篡立后多次引魏军南下,希望借助北魏的力量恢复祖业,但均未能成功。他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傅、扬州刺史、谥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