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诗词古文>邓肃生平

邓肃生平介绍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查看邓肃的诗词古文

生平

  26岁入太学,深得杨时的器重。

  徽宗当政时,在开封建艮岳,令各地进贡奇花怪石放置其中供赏玩,宋宣和元年(1119年),邓肃呈《花石诗十一章并序》批评那些借献“花石纲”以营私利的阿谀奉承之徒是“饱食官吏不深思,务求新巧日孳孳”。诗中还写道“但愿君王安百姓,圃中无日不东风”。当朝权臣见诗大怒,将邓肃逐出太学,贬回故里。邓肃义无反顾,挥笔写下“填海我如精卫,挡车人笑螳螂。六合群黎有补,一身万段何妨”的诗句,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靖康元年(1126年),在复职后的李纲的举荐下,宋钦宗于便殴召见邓肃,赐以进士出身,补承务郎,并授以鸿胪寺主簿之职。同年十二月,邓肃奉命押送金兵勒索的道释版籍前往金营,被扣为人质,在金营的50余天,邓肃毫无奴颜媚骨,镇定自如,借机察看敌营,了解军情。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金兵灭北宋,立楚国,扶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原北宋朝廷大臣中卖身求荣、加官进爵者不乏其人。邓肃不为利禄所动,“不食楚粟,饥饿殆不能行,万死一生”奔赴宋高宗赵构行营(《栟榈文集·奏札子》),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被擢为左正言。

  面对二帝被俘、山河沦陷的局面,目睹金兵围京之际一些朝廷“重臣”的失节行为,以及高宗朝廷甘守半壁江山、不思收复失土的投降政策,邓肃根据在金营的所见所闻,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实力和胜败的原因,大呼“金人不足畏”,极力主战,并主张严惩失节的朝臣,奖励有功之臣,裁撤平庸之才。他忧国忧君,激愤时曾在3月之内上疏20余道奏议,就连曾在钦宗面前举荐过他的耿南仲也因“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而受到弹劾。宋高宗嘉奖他“论事正当,甚可取。”赐给五品服,邓肃因此声名大作。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十一日,高宗听信谗言,将居相位仅75天的李纲再度罢免,太学生陈东,布衣欧阳澈等为保李纲被斩首。邓肃并未因此而退却,他义无反顾,于当月二十一日再上《论留李纲疏》,明言“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所以,既不足以副高宗“眷注之诚”,又无法周旋于高宗左右的宠臣之间。奏折中还引用宋高宗起用李纲时说“李纲真以身殉国者”的话,含蓄地批评高宗出尔反尔的行为,强调“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也”。

  《论留李纲疏》触怒了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邓肃被免去左正言之职,谪贬回乡。

  邓肃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回乡后又遇土匪作乱,一家八口人四处躲避,缺衣少食。他在诗中写道:“十年游宦落穷山,妾无衣帛日号寒”;“天宇如许大,八口无处藏。空山四十日。画饼诳饥肠”;“詹成炊饭以搏沙,牛革荐甘真嚼铁……余不供僧僧供余,是事颠倒古所无”。穷困潦倒的生活由此可见。即使在这种状况下,他仍写下“逐客难参国士忧,客枕曾无一夕安”的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义士本色。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邓肃携母避乱于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2岁,归葬于邓墩,有《栟榈文集》25卷传世。

猜你喜欢

  •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仲永檀

    山东济宁人,字襄西。乾隆元年进士,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劾步军统领鄂善受贿,擢佥都御史,再擢左副都御史。七年,以密奏留中事泄于鄂容安,革职问罪,寻病死狱中。

  • 郑义

    郑义,字伯集。潮阳人。明成祖永乐九年(一四一一)解元。署教广西北流。宣宗宣德初,母丧守孝,服除,擢周府右长史,卒于官。有《右史集》、《梅花百咏》。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 崔元略

    崔元略,唐代大臣。今聊城人。第进士。更辟诸府,累迁京兆尹,徙左散骑常待。因与崔植素有隙,崔植当国后,被贬黔南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后转任鄂州刺史、鄂岳都团练观察使。唐长庆四年(824),拜大理卿。敬宗初,还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后为御史劾奏,迁任户部侍郎。太和三年(829),转户部尚书,次年判度支。五年(831)检校吏部尚书,出为东都留守、畿汝防御使。是年,又迁滑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卒后赠左仆射。

  • 道潜

    道潜(1043—1106)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发为僧。著有《参寥子集》。

  • 李贤(原德)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成化二年十二月(1467年1月),李贤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 章楶

    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佑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 朱美英

    字蕊生,海盐人,嘉庆戊午举人,余杭教谕文佩女,翰林院修撰昌颐妹,盐大使钱塘蒋施勤室。有《倚云楼集》。

  •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