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诗词古文>刘埙生平

刘埙生平介绍

刘埙(壎xūn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查看刘埙的诗词古文

生平

  刘埙是元初江西颇有名气的儒生。生于宋理宗嘉熙四年。读书于麻姑山,刻苦肄习。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入元后年五十五为“盱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路儒学教授。1311年七十二岁为南剑州学官。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卒于元仁宗延祐六年,年八十。

  刘埙与陈苑、赵偕等是元代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传人。“尊陆九渊为正传,而援引朱子以合之。”在他所处的时代,朱学大盛,陆学受排挤。而他却崇尚陆学,并竭力为陆九洲争正统地位。依刘埙来看,陆九渊不仅是儒家道统的正传,而且是道统的“成终者”。他时常把朱、张、吕、陆四人相提并论, 而其中又推重朱、陆,以朱陆并称。尤推崇陆九渊,认为“陆氏之学,将大明于世。”明代产生了王阳明的“心学”,陆学果得以复兴。

  刘埙博览,才力雄放,工诗文,尤长于四六。对中国古代戏剧尤其是南丰傩戏有研究,其《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载“至咸淳,永嘉戏曲出,南丰泼少年化之”的文字,是至今最早记载“戏曲”一词的史料,亦说明南丰戏曲文化之早之盛,是研究南丰戏曲文化的珍贵史料。

  他还是元代文学批评家,其《隐居通义》列举了前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陶渊明、李白、王维、贾岛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评析。通过对历代名家的评析,为人们认识诗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著有《隐居通议》31卷、《水云村泯稿》、《水云村稿》15卷、《经说讲义》、《哀鉴》、《英华录》,凡百二十五卷。

  刘埙比陈文龙小8岁,陈文龙于咸淳四年(1268)得中状元,初授镇东军节度判官,后诏授秘书省校书郎兼崇政殿说书,咸淳八年迁为监察御史。咸淳九年,因弹劾宰相贾似道党羽,触怒贾似道,被出知江西抚州。陈文龙在抚州任太守时,已闻刘埙之名,期望他能往来谈论诗文。一日,刘埙因饯送曾通守赴袁州,就顺路去拜谒陈文龙。两人一见如故,推心置腹,话语不休,并相期千载。

  咸淳十年冬,度宗崩,恭帝即位,首授朱文昌祀孙为京西、湖北、四川宣抚使,镇江陵。陈文龙嘱刘埙作贺语,刘埙即提笔写道:“出命九重,宣威六路。天昌宋祚,乾元初御于正朝;地重荆州,涣号首开于大阃。”陈文龙见后大加称赞。没过多久,贾似道又指使台臣李可弹劾罢免陈文龙,于是陈文龙解郡绶南归,从盱江下船。刘埙闻讯,急忙驰马出桥南,为陈文龙饯别,并把写好的《送抚州太守陈太卿归莆阳》一诗赠予文龙。

猜你喜欢

  • 宇文毓

    (534—560)即宇文毓。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小名统万突。宇文泰长子。宇文护废孝闵帝宇文觉,迎立毓,称天王。后改称帝,年号武成。以明敏有识量,为宇文护所惮,被毒死。在位三年。庙号世宗。

  • 自悦

    自悦号白云,天台人。明洪武初被召,赐还。

  •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 庾肃之

    东晋颍川鄢陵人。庾阐子。以有文藻著称。历官给事中、相府记室、浙东太守。晋孝武帝太元中卒。

  • 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 赵崧

    赵崧,字筱容,遵义人。有《含光石室诗草》。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张孟兼

    浙江浦江人,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基尝告太祖,孟兼文章,仅次于宋濂及基。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惩治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十人,吏民皆畏。擢山东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吴印系僧人还俗,孟兼轻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杀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 马熙

    衡州安仁(今湖南衡阳)人,字明初。由缑山书院山长,累官右卫率府教授。与许有壬兄弟、父子善。尝撰《圭塘欸乃集》。

  • 木待问

    木待问(1140---1212年)字蕴之,号抱经居士。宋浙江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罗峰潘山)人。木待问从小聪明好学,颇得著名学者洪迈(1123----1179年)的赏识,并做了洪迈的女婿,隆兴元年(1163年)状元及第。至礼部尚书,卒于任上,封谥号“文简”。他长于诗文,工于书法,有诗作传世,有书法《谦施贴》传世。与杨万里、楼鈅、王十朋、黄府、甄龙友等人至交,互赠诗词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