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
读音:Āfú
【综】 北魏时阿伏氏改为阿氏(7,27,62)。阿伏似即阿伏干之省译。
《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其注云: “北魏有阿伏至罗。”未详其他。
【综】 北魏时阿伏氏改为阿氏(7,27,62)。阿伏似即阿伏干之省译。
《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其注云: “北魏有阿伏至罗。”未详其他。
读音:Zhū《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新编注音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明代有祩宏,高僧。
读音:Kuāng【综】源出不详。或出自匡氏(91)。江西丰城(351)、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称: “现代北方有 (此姓),为匡姓
读音:Bāxùn【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巴逊布德,清蒙古正蓝旗人,世居克什克腾,康熙年间从征厄鲁特噶尔丹阵亡,祀昭忠词(23,6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
读音:Xǐ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í《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罗离。”未详其源。
读音:Yánbùcǎodǎi【源】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颜不草歹氏(13)。【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格勒岱〕(24)。
读音:Pòliùluó《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Táng/Tar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lè【源】 ①疏勒,汉时西域国(故城在今新疆疏勒),因以为氏(21,60)。②汉时渤海有勒氏(60)。③晋时匈奴屠各部有 勒氏(7,242)。④羌族姓。【望】 南郡(17,418)。【布】 山
读音:Dùěrtǎě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瑷珲县志》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