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ào

郜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源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东南),称郜侯,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为宋国所灭,郜君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称郜氏。

郜姓发源于山东。春秋时齐、晋两国都有郜城,一在山东长清县境,一在山西浮山县西南,据说是郜人亡国后,其族人所迁之地。汉魏之际,郜姓主要繁衍于今宁夏固原与陕西西安一带。自秦至宋,郜氏于史书鲜见,仅有晋时曾任高昌长的郜珍入载史册。郜姓于宋元之际已广布于北方各地,并在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散布,且在今江苏如皋、江西乐平、湖北荆门等地聚居。明初,山西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郜姓入迁今四川、重庆两地。清朝时期,有山东、河南等地的郜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东北始有郜姓人家居住。

郜姓历史人物有郜知章,元代诗人,不仅长于写诗,还对经学有很深的研究,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郜琏,清代旅游家。好鼓琴,琴技高超。又好游山水,遍游全国,曾三登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传至日本。郜坦,清代学者,师法左丘明,又兼诸家注解,著有《春秋左传集注》。郜煜,清代学者,进士出身,著有《易经理解》。

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一位。


【源】 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封于郜(故城在今山东武城东南),谓之郜侯,子孙以国为氏(6,7,9,12,17)。【望】 京兆、安定(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湖北、河南等省多此姓。二省郜姓约占全国汉族郜姓人口68%。【人】 郜延年,春秋时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多在北方: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涉县,山东之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河南之卢氏,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周文王之子封於郜,或言第十一子聃季之弟,子爵。今单州成武有上郜城,是其地也。” 郜乃古国名,其地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北郜城,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后或改为告氏,或改为浩氏。望出安定、京兆。

晋氏有郜玖,高昌长; 唐代有郜成义; 元代有郜知章,诗人; 明代有郜大经、郜光先、郜永春,俱为嘉靖进士。

猜你喜欢

  • 迦龍

    读音:Jiālóng珞巴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读音:Huǒ【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云南西畴(62,241)、东川(380)、辽宁沈阳(91)、上海(92)、河南洛宁(294)、河北乐亭(334)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

  • 读音:jiē【源】 汉时揭阳定之后,改为单姓(60,62)。汉武帝时,定以南越揭阳令降,封安道侯。【望】 豫章(17,418)。【布】 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人】 揭镇,唐时青州刺史(15,21

  • 土比

    读音:Tǔbǐ【综】 彝族姓,其汉姓有银、朱二氏。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 畏吾兒

    读音:Wèiwúér【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畏吾儿氏(57,61)。按:畏吾儿、畏吾而、畏吾兀、畏吾、委吾均系元、明两代对回鹘的异译。回鹘在唐朝以前称回纥,今译维吾尔。故当以族名为氏。【变】 亦作

  • 啒罗勿

    读音:hū luó wù回鹘九姓,三曰啒罗勿。(见《唐书·回鹘传》)

  • 賀拔

    读音:Hèbá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与后魏同出阴山,世为酋长。代北人谓地为 ‘拔’,言总有其地,而人相贺,因以为氏。”《中国姓氏大全》 称: “后改姓贺。

  • 哈雅喇

    读音:Hǎyǎlǎ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或改单姓“哈”,盖取哈雅喇氏之首音谐“哈”而得。

  • 鳥浴

    读音:Niǎoyù《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通志》云: “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赐氏鸟浴。”查《通志·氏族略·以技为氏》有“烏(乌)浴”氏,其注云:“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赐氏

  • 陸弗

    读音:Lùfú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陆费”氏,费、弗古通,音或当为lùfèi,姑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