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èng

郑姓的来历,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 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 郑人出奔, 以原国名为氏。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东汉巴郡南郡蛮中有5大姓, 其一便是郑姓, 巴郡南郡蛮亦即土家族的前身。唐人樊绰所编撰《蛮书》也说巴人有4大姓, 郑姓仍是其中之一。少数民族的郑姓大多是皇帝赐姓或是因民族融合而改姓。

由于郑国地理位置的原因, 郑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一带。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永嘉之乱”。当时“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现在的郑姓已遍布全国, 并已有迁至海外的。

郑姓的名人较多, 著名者如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郑国, 开凿灌溉渠, 史称“郑国渠”。东汉郑玄, 为一代经学家, 著名的《十三经注疏》中, 《毛诗》“三礼” 多取郑玄注。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2005年, 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 就是纪念1405年的7月11日, 郑和在江苏太仓首次下西洋。明末名将郑成功因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而著名, 人们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擅画兰竹, 亦工书法、诗词, 以“诗、书、画” 三绝闻名于世, 为“扬州八怪” 的主要代表。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翻译家郑振铎一生译书无数, 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郑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七位。


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及韩灭郑,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周厉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父友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郑宽中,平陵人,经学家。<宋>郑樵,莆田人,史家。<明>郑成功,南安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 读音:Suī【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

  • 徒何

    读音:tú hé【源】 ①源出辽西鲜卑,以地为氏(60,62)。②五代十国时北周赐柱国太尉李弼姓徒何氏(7,12,27,60)。【变】 《北史》作〔徒河〕(27)。亦作〔徒河段〕(416)。历史上代北

  • 黑肱

    读音:hēi gōng【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共王之子公子黑肱,字子皙,其后以名为氏(6,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芈姓,楚共王之子公子黑

  • 读音:Rèn【源】 凡女姓之字,金文皆从女作。而先秦以后所写经传,往往去女旁。如:……任姓,金文作妊,今《诗》、《左传》、《图语》、《世本》皆作任字,见王国维《观堂集体·鬼方昆夷�&#x

  • 加牟

    读音:Jiāmóu《姓氏词典》据《晋书》 收载,其注称: “晋有加牟臣芝。”未详其源。

  • 鬼嵬

    读音:Guǐwéi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鬼騩”云: “ 《路史》: ‘古帝有鬼騩氏, 后有鬼騩氏和菟。’ 騩, 一作嵬。”

  • 读音:gǔ汩澄,浔州人,正德中任彭泽县主薄。(见《万姓统谱》)罕见姓氏。《姓氏词典》、《中国古今姓辞典》俱收载,未详其源。明代有汩澄,浔州人,正德中任彭泽县主簿。

  • 读音:Bī【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极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龙龛手鉴》收载,未详其源。《姓氏词典》音bì。

  • 若干

    读音:ruò gān【源】 若干为漠北地区鲜卑族部落,以部为氏(70,78)。其先与魏俱起,以国为姓(6,12,17,27,60)。【变】 ①北魏时改为若氏,一说,改为苟氏,见《魏书》(7,27,60

  • 读音:Tiáo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