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陵
楚公子食采于邓陵,后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楚公子食采于邓陵,后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读音:shuò【源】 ①古有朔易国,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②春秋时宋国乐朔之后(60,63)。【望】 南阳(15,21,418)。【布】 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
读音:Guōěrluó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亦有此姓(156)。【人】 郭尔罗特布颜塔布囊,清正黄旗人,清初授骑都尉,后授一等轻车都尉加授三等
读音:Zàn【源】 原姓赞,因事加玉为瓒(60,62)。清时真定(故城在今河北正定)人有瓒姓,见《陇蜀馀闻》(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陇蜀余闻》:‘真定人有瓒姓。’当
读音:H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ūtiēduō【综】 藏族姓(房名)。四川阿坝州南坪、平武等地均有此姓,汉姓为杜(249)。
读音:Wúchē【源】 因其无车而以为姓,犹之高车者即为高车氏(60,62)。【望】 乐安(12)。【人】 毋车伯奇,乐安人,汉时下邳相(1,12,16,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Zhēn'gōng【源】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āngzǔyú【源】 古公亶父之子虞仲之后有方组于氏(19,21)。疑系万纽于之讹。
读音:gān jǐ【源】 春秋时陈大夫干征师食采于干己,因以为氏,见《姓苑》(6,12,21)。【变】 《奇姓通》作〔于己〕(20),误。【人】 干己衍,汉时京兆尹(9,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Chìpǔ彝族姓氏。或称“琐氏普”。“普”,氏族之意; “琐斥”即“梨”。“斥普”即“梨(氏)族”,或取其汉语意思“梨”谐“李” 以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