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音】 又音脏(Zàng)(73)。【源】 ①见《姓苑》(15,21,24,60)。②满族姓(344)。【布】 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藏姓约占全国汉族藏姓人口44%。【人】 藏珍,五代时北汉益州经略史(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南朝宋有藏凝之,尚书左丞; 后周有藏珍,北汉益州经略使; 唐代有藏希液。
【音】 又音脏(Zàng)(73)。【源】 ①见《姓苑》(15,21,24,60)。②满族姓(344)。【布】 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藏姓约占全国汉族藏姓人口44%。【人】 藏珍,五代时北汉益州经略史(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浙江之嵊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
南朝宋有藏凝之,尚书左丞; 后周有藏珍,北汉益州经略使; 唐代有藏希液。
读音:Rúdìngnāzhēng【源】 西夏人复姓,由两个西夏单姓所合成(95)。
读音:Dádá【综】 元时人姓。拜住,答答氏,元元统二年任南台御史(399)。
读音:Sùjī《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谱》 注云: “北魏姓。后改为黎氏。”未详其他。
读音:liáng chén【源】 春秋时楚大夫良臣之后,见《姓考》(15)。楚公族有良臣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楚公族有良臣氏。”此
读音:Wūníwú【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Bàishàng【综】 清正蓝旗蒙古前锋护军穆寨之妻为拜尚氏(260)。
读音:Jūluó【综】 晋末十六国后秦(姚秦)时姓,后改为俱氏(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 “俱” 姓云: “当为俱罗氏所改。”可知有复姓俱罗氏。未详其源。《姓氏词典》音
读音:wú【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敬仲之后有梧氏(5,60)。②系自姬姓。郑公族之后有梧氏(60,62)。又说,古梧侯国在郑地,灭于晋,以国为氏(17,60)。【望】 濮阳(17,60,418)。
读音:Zhǔwēi【源】 主偎系金时女真一部,又作〔主威〕、〔烛偎〕,以居烛偎水得名,烛畏水即今黑龙江萝北佛山附近的札伊芬河。以部为氏(426)。
读音:Shào邵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秦并六国,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