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鄂索
【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七派,出瓦面河、长白山、浑春、拉发、沾河、讷殷江、瓦尔喀等地(23,63,180,260)。 【变】清驻防吉林镶红旗中有蒙武索氏(259,260),正蓝旗满洲护军福库立之妻为蒙乌素氏,正白旗满洲马甲马武之妻为蒙古索氏(260),〔蒙武索〕、〔蒙乌素〕、〔蒙古索〕等似均为蒙鄂索之异译。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瓦面河、沾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七派,出瓦面河、长白山、浑春、拉发、沾河、讷殷江、瓦尔喀等地(23,63,180,260)。 【变】清驻防吉林镶红旗中有蒙武索氏(259,260),正蓝旗满洲护军福库立之妻为蒙乌素氏,正白旗满洲马甲马武之妻为蒙古索氏(260),〔蒙武索〕、〔蒙乌素〕、〔蒙古索〕等似均为蒙鄂索之异译。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瓦面河、沾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Áo《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ēng【源】 ①伏羲氏风姓。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等国皆风姓之裔(7,11,12,15,17)。 ②女娲氏亦风姓(21,60)。 ③台湾土著赛夏族巴卢巴伊氏后改为风姓(65,174)。 ④傈
读音:Wù《汉语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扤,楚扤之后。” (按:扤或作“祷杌”,是“扤”姓,或与“
读音:Jì【源】 殷人七族之一为錡氏,见《左传》(6,9,12,17,60)。【望】洛阳(17,418)。【布】福建安溪(341)、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錡宣,见《战国策》(1
读音:běi máo与“北旄”同。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引 《世本》云: “北髦氏,子姓。”一作北旄,亦作北殷。
读音:shù lán沭兰,望出任城。(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Luóqiǎn【综】 白族姓。云南碧江地区白族以虎为图腾的氏族名(130)。亦称〔腊波〕(138)。
读音:xiān xián匈奴单于从兄先贤掸降汉,因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Gōngchóu【综】 战国时韩国有公畴竖(一作坚)见《战国策》(11,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未详其源。战国
读音:Guī【源】 ①鞮氏之后避事居鲑阳,改姓鲑氏(12,15,17,60)。②本姓圭,改为鲑氏(15,63)。【望】 陈留(17,418)。【布】 清时陕西澄城有此姓(60,62)。今大陆仍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