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á

【音】 亦音屠(Tú)(80)。【源】 ①炎帝葬于茶陵(故城在今湖南茶陵东50里),因氏,见《姓源》(17)。 ②茶氏系殷时旧姓,见《潜夫论》(60,62)。系自子姓,茶即䣝,郃阳䣝城是也(故城在今陕西合阳),居者以地为氏,见《路史》(60,62)。③齐太公之后有茶氏(60,62)。④唐时竟陵人陆羽,嗜茶,着《茶经》三篇,贞元末年,鬻茶者祀为茶神(61),其后有茶氏(17)。⑤宋时三佛齐国有茶氏,见《宋史》(17)。⑥明、清时云南大理 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253)。今彝族姓(130)。一说,原云南大姓蒙氏避难,子孙改姓茶、字、左等姓,今已无蒙姓。⑦白(138)、羌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江都(17,418)。【布】 浙江义乌(277)、上虞(279)、台湾(64,68,261)、广西都安(288)、四川中江(345)、米易、云南畹町、双江等地均有此姓。【人】 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7,15)。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宜丰,云南之泸水、陇川、邱北、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王符 《潜夫论》云: “茶氏,殷旧姓。” 《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亦云: “子姓有茶氏。即䣝, 郃阳䣝城是。”此系出子姓, 殷商之后。 (按:此“”, 古或当作 “”, 音tú, 即 “䣝”, 在今陕西合阳。) ②或出自妫姓,“齐太公后有茶氏”。见《姓氏考略》。齐太公,战国时田和,始为齐君,故称齐太公,帝舜之裔。③又,据 《宋史》 云: “三佛齐国有茶氏。”

明代有茶昱,洪武中洛川训导; 又有茶孟元,宝坻知县。

猜你喜欢

  • 木孔

    读音:Mùkǒng【综】 景颇族姓。属载瓦支系,汉姓为岳,世居云南陇川邦瓦寨(168)。

  • 读音:Dài/Day,Tai【源】 ①春秋时周王子带食邑于甘(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称甘昭公带,其后以带为氏(9,60)。②春秋时鲁仲叔带之后(17,60)。亦见《姓苑》(6,12,15,60)。【

  • 读音:Jù【源】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剧(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南),因氏焉(6,7,11,17,60)。又,北海郡有剧县,盖其先以县为姓,见《通鉴》(60,62)。【望】 洛阳(17,60,418)。【布

  • 森濟烏克岱

    读音:Sēnjǐwúk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散术克歹”。姑兼收以备考。

  • 阿剌刺

    读音:Ālàlà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续通志·氏族略》 译作“阿尔拉”。

  • 读音:zhēng【源】 ①《列仙传》有征伯侨,当为征姓之始(11)。②当为四征将军之后,以征伐为氏(60)。【望】 淮南(418),河南(17,21,60)。【布】 江苏武进(314)、高淳(305)

  • 读音:shǎn闪霭,永昌人,永乐中任永州通判。(见《万姓统谱》)▲<明>闪继迪,云南人,万历举人。

  • 读音:Dù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涉县、山西之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 朝佳

    读音:Cháojiā【综】 清正蓝旗满州笔帖式富昌之妻为朝佳氏(260)。

  • 那木都魯

    读音:Nāmùdūlǔ【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姓纳谋鲁氏,以姓为氏(23)。一说,那木都鲁系地名,以地为氏(61)。凡十一派,出那木都鲁、绥分、浑春、长白山、萨兰、瓦尔喀、哈达、倭济、倭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