茙
【源】 北魏时改代北茙眷氏为茙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17)。【望】 河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据《姓苑》 注云: “春秋 (有) 茙律。” 茙氏或自茙律始。②或与戎氏同。《尚友录》载: “戎、茙姓国,齐人夷戎之后。” ③或为茙眷氏所改。《汉语大字典》 注引 《后魏书·官氏志》 云: “南方有茙眷氏,改为廆氏也。”
茙,《中文大字典》 音ruì,不知其所本。
【源】 北魏时改代北茙眷氏为茙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17)。【望】 河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据《姓苑》 注云: “春秋 (有) 茙律。” 茙氏或自茙律始。②或与戎氏同。《尚友录》载: “戎、茙姓国,齐人夷戎之后。” ③或为茙眷氏所改。《汉语大字典》 注引 《后魏书·官氏志》 云: “南方有茙眷氏,改为廆氏也。”
茙,《中文大字典》 音ruì,不知其所本。
读音:Āhè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Sìláng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Rěɡōnɡ【源】 彝族姓(375)。
读音:Yīng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东光、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东光县公安局提供,《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yí yáng胥童夷羊五,师甲八百,将攻郤氏。(见《左传》)一作夷阳。历史上罕见复姓。《左传》 有夷羊石。《姓氏考略》 注 “夷阳” 曰: “ (春秋) 晋国有夷阳午; 《古今人表》作
读音:Yì【源】同懿,见《直韵》(86)。 【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 其注引 《集韵》 曰: “㱅, 姓。古作懿。”
读音:Qiāngxiàn【源】 ①春秋时郑公族有羌宪氏,见《路史》(17,62)。②春秋时卫公族羌之孙宪为羌宪氏,见《世本》(4,7,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读音:qián【音】 针氏有Zhēn、Qián二音,且源出不同(26)。参见鍼(Qián)姓。【源】 黄帝之后有箴姓之国,见《国名记》。箴、鍼古时二音通读,其音亦通用(26)。故鍼氏系自箴姓。【变】
读音:chuòluō【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瓦尔喀(23,63,180,260)。【变】 亦作〔鄂卓络〕(180,260)。
读音:Miègā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本氏族名,以为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