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
【源】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见《姓考》(17,62)。亦见《姓苑》(7)和《广韵》(11)。一说,苞即包姓,古时包与苞通(60,62)。【望】丹阳(17,418)。【布】浙江余姚(389)、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浙江之余姚、湖南之益阳、广东之乳源等地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 “即包姓,古包、苞字通。”又,《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 “以草为姓氏。苞: 即龙须草。”
汉代有苞蔺; 宋代有苞汉阳。
【源】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见《姓考》(17,62)。亦见《姓苑》(7)和《广韵》(11)。一说,苞即包姓,古时包与苞通(60,62)。【望】丹阳(17,418)。【布】浙江余姚(389)、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浙江之余姚、湖南之益阳、广东之乳源等地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 “即包姓,古包、苞字通。”又,《姓氏词典》据《姓苑》注云: “以草为姓氏。苞: 即龙须草。”
汉代有苞蔺; 宋代有苞汉阳。
读音:jiāo【源】 即佼氏(60,62)。 【望】 山阳(418)。 【布】 江西南昌有此姓。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字汇》收载,其注云: “姣,姓也。”《姓氏考略》则云: “(姣)即佼
读音:Jièrì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Qìngshī【源】见《姓苑》(6,9,11,12)。系自姬姓。吴后有庆师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吴后有庆师氏。”此当系出
读音:shè běi【源】 春秋时齐国倡居社北者,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1,12,60)。汉时高炀娶扶风社北氏女(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以地为氏”。郑樵
读音:sān wū氏于志,则三乌五鹿。(见《唐书·柳冲传》)凡氏于职者,三乌五鹿是也。(见《风俗通》)有三乌大夫,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
读音:Xiè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周宣王支子食采谢邱。”因以邑为氏,系出姬姓。一作“谢丘”。
读音:Tāotiè【源】 南北朝时梁武陵王萧纪举兵反,败后,将军樊猛杀之,有司请绝属籍,梁元帝赐姓饕餮氏(7,15,21,48,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据 《南史》 注
读音:Tì【源】《周礼》有薙氏,掌芟草者,后有薙氏,以官为氏(9,63)。《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姓解》 注云: “以官名为姓氏。薙氏,官名。《周礼·秋官》属官,掌管杀草。”
读音:Zhádálán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引《蒙古秘史》收载,或以为即“札剌儿歹”之别译,未详其他。
读音:Níshuōwéi【源】 西夏人姓(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