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里别歹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图鲁卜岱”。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图鲁卜岱”。
读音:Gōu【源】①见《姓苑》(6,10)。系自姬姓。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之子宗敬之后,见《姓源》(17)。或云,周卿士食采于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南),子孙改姓为缑(12,21,60)。②北魏时改代北复姓
读音:Pǔjiān珞巴族姓氏。出自嘎义氏。源於博嘎尔部落,为父系氏族,后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Fāndōu现行极罕见复姓。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ā shǐ dé【源】 突厥人姓。其先为突厥始善(一作如善)可汗之裔,别号阿史德氏(6,12,60)。【人】 阿史德览,唐时右武卫大将军(21,242)。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郑通志·氏
读音:Jiēbāgē【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下班老(161)。
读音:bù yáng晋大夫步扬之后。(见《姓苑》)
读音:Zhūěrqítè【源】清蒙古八旗姓(23,63)。 【人】珠尔齐特罗里,清蒙古正黄旗人,授三等男(23)。清代蒙古族姓氏。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黄旗
读音:Cái【源】 见《姓苑》(15,21,62)。【布】 安徽淮南(362)、山西平陆(298)、汾阳(278)、河北乐亭(334)、广东顺德(363)、台湾澎湖、宜兰(68,26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Gǔtíbóxīyě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鹘提悉补野” 曰: “…… 《唐书·吐蕃传》作鹘提勃悉野。”详见“鹘提悉补野”条。
读音:xiàn见《姓苑》。《列仙传》有羡门。(见《广韵》)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阜平、冀县,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长治、阳泉,陕西之韩城,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