祊
【源】 邴一作祊,为泰山下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60)。
《姓氏词典》据《姓苑》收载。其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祊,春秋时郑国祭祀泰山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南。”未详其他。
【源】 邴一作祊,为泰山下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60)。
《姓氏词典》据《姓苑》收载。其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祊,春秋时郑国祭祀泰山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南。”未详其他。
读音:Liú/Liou,Lyou【源】 见《姓苑》(15,63)。
读音:zhēn guàn【源】系自姒姓。夏同姓诸侯,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3,7,60)。寿光县有斟灌亭(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斟灌店),盖其封国(1,17)。 【望】安邑(17,60,418)。历
读音:Hánguó【源】 金时女真人部落,其部在今黑龙江兴凯湖附近。以部为姓(425)。
读音:jiān【综】 蕳为蕑之异体字,今蕳、蕑为二不同之姓。台湾基隆、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8,261)。望出淮南。汉有蕳忌,官中尉。(见《姓氏考略》)中尉蕳忌。(见《史记·淮南厉王传》)
读音:Zhōu关于周姓的来源一般有四个。一是出自姬姓,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是周朝的始祖。周灭亡后,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读音:Wǔzhào【综】 伍姓入赘姓赵,承两家,湖南湘潭有此姓(63)。
读音:Dāngnà【综】 白马人姓。世居四川,甘肃交界地区,当纳,在白马人语中义为黑熊,汉姓为熊(220)。
读音:Tǔ【源】 见《氏族博考》(16)。北魏时蠕蠕族有此姓(242)。【变】 一作咄(242)。【布】 山东新泰(359)、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吐觗干,一作咄觗千,北
读音:Hébìkè羌族姓氏。本房名,或以为姓。今四川文理县有分布。见 《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读音:Líshān《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云:“与 ‘郦山’ 同。”或作“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