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òng

【源】 ①古有用国,见《毛诗》,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乃用国之地,故有用姓,见《风俗通》(1,6,12,15,17)。②《姓氏考略》按:《毛诗》无用国,《鄘风》有美孟庸矣,据《正义》解:庸为当时列国姓。盖用与庸通,故有用姓(60,62)。【望】 高唐(17,60,418)。【布】 安徽淮南(362)、江西萍乡(371)、南康(406)、台湾台北(64)、等地均有此姓。【人】 用虬,汉时高唐令(1,15)。用夏,明时陕州人,贡士,嘉靖年间山西辽州吏目(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长治、大同、运城、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云: “古有用国,今高唐乃用地,故有用姓。《姓考》: ‘古有用国。见 《毛诗》,后以国为氏。’ 《毛诗》 无用国,《鄘风》: ‘美孟庸矣’。(正义): 庸,当时列国姓。盖 ‘用’ 与 ‘庸’通,故有用姓。《汉书》 有高唐令用蚪。望出高唐。”(按: 高唐令用蚪,《郑通志·氏族略》 引作“高唐令用虬”。)

《名士录》 有用羽,高士; 唐代有用明; 明代有用夏,辽州吏目; 清代有用世榜,任典吏。

猜你喜欢

  • 科爾羅

    读音:Kēěrluó元代“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苦里鲁”。

  • 阿都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 諸葛

    读音:Zhūgě【源】①黄帝有熊氏之后有詹葛氏,齐人语讹诸葛,见《世本》(12,62)。②夏商时诸侯葛伯之后(12)。居诸县(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30里),谓之诸葛。又云,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徙阳都(故

  • 公吉特

    读音:Gōngj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一作克西克腾)(23,63,260)。【变】 一作〔龚吉特〕(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

  • 平林

    读音:Pínglín【源】 平林为地名,在湖北随县,当以地为氏。《史记》有平林老(60,62)。平林老当为平陵老之误(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地名,在湖北随县。《史记

  • 烏蘇魯

    读音:Wūsūlǔ【综】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阿尔太之妻为乌苏鲁氏(260)。

  • 揚那

    读音:Yángn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杨察(23,63,180,260)。【变】 后改为杨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扬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

  • 读音:Tán/Tar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读音:Tāo【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癸北

    读音:guǐ běi癸北女,为舜妃。(见《万姓统谱》)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癸北),国名,女为舜妃。”此以国为氏。或作“癸比”,又作“登比”、“登北”,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