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ún

【源】 ①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沌氏、屯氏(8,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其孙为游氏。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其子宽,又别为浑氏(7,17,60)。③北魏时鲜卑族吐谷浑氏、谷浑氏后均改为浑氏(6,12,60,70)。④唐时回纥人有浑氏,系出铁勒部九姓中之浑部(70)。一说,出自汉武帝时匈奴浑邪王(湿阴定侯)之裔,随魏南迁河南,因氏(12,17,60)。⑤裕固族姓。亦称克孜勒氏,清末明初始改为浑氏(198)。⑥西夏人姓(24)。【望】 河南(17,418)。【布】 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人】 浑轩,春秋时晋大夫(21)。浑释之,唐时兰州人,世为本州都督,累迁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封宁朔郡王(61)。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晋城、运城,湖南之冷水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注 “浑沌” 引 《路史》 云:“浑沌氏,是为浑敦,后有浑氏、沌氏、屯氏。” ②又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战国郑大夫浑罕之子宽,别为浑氏。” (按: 郑樵注: 《左传》 “郑大夫浑罕。”既为 《左传》 所载,当在春秋之际。《辨证》 所谓“战国郑大夫浑宽” 云云,不确。《姓氏词典》 既称“源于游姓”,又谓 “出自姬姓。” 自相矛盾。盖春秋时郑穆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称游氏; 游氏之孙浑罕,生子宽,别为浑氏,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③郑樵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吐谷浑氏改为浑氏。” ④又据 《唐书·世系表》 云:“出自匈奴浑邪王,随拓跋氏徙河南,因以为氏。” ⑤西夏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辽·属国之姓》载: “夏武功大夫浑进忠; 武节大夫浑光中。”

唐代有浑瑊; 又有浑释之,兰州人,宁朔郡王;五代时有浑解楼。

猜你喜欢

  • 莫力登

    读音:Mòlìdēng【综】达斡尔族姓。即清满洲八旗墨尔迪氏。亦作〔莫尔迪音〕、〔墨尔丹〕。下属5个莫昆,即桑阿尔、冲罗、山大钦、朱路克、何乐克。汉姓为苍、莫、孟等(189)。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

  • 菟賴

    读音:Tùlài【综】 代北姓。后改为就氏(12,27,44,60)。亦作〔菟颊〕(7),〔寃赖〕(17,27),均误。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单姓“就”。

  • 豁尼亞

    读音:Huòníyà/Honicin【综】蒙古族姓。蒙古语“豁尼亚”意为牧羊者,见《华夷译语》。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部有此姓(384)。

  • 馬塔爾

    读音:Mǎtǎěr【综】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金格之继妻为马塔尔氏(260)。

  • 吐羅

    读音:Tǔluó【综】 或作叱罗。北魏时改吐罗氏为罗氏,见《魏书·官氏志》(7)。吐罗、叱罗实为一姓。但今出土之北魏关中碑文上确有吐罗氏(78)。【人】 吐罗协,北魏时南阳人(7)。《姓氏词典》 收载

  • 读音:Xī《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渴独浑

    读音:kě dú hún与“渴烛浑”同。

  • 即墨

    读音:jí mò【源】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即墨,后因以为氏(17,60)。一说,齐将田单守即墨有功,因以命氏,见《风俗通》(1,7,12)。【人】 即墨成,汉时城阳相,齐人(7,9,12)。历史上罕见

  • 读音:Kēng《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Ná【源】 春秋时莒公子拏之后有拏氏,见《姓考》(17,62)。亦见《说郛·北风扬沙录》(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