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ù

杜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陶唐氏后裔在西周时建唐国,称唐杜氏。后周成王灭唐,封弟弟虞于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杜伯,子孙居杜城,因以为姓氏。二是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后成为杜姓始祖。三是出自其他民族和氏族改姓。

杜姓以陕西西安为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者。先秦至汉,杜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后从陕西迁至山东,再至河南,终又复归陕西。魏晋南北朝时期,杜姓南迁湖北、四川、浙江。明初杜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之际,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且远播海外。

杜姓历史人物有杜预,西晋名将、学者。因灭吴有大功,封当阳县侯,多谋略,善处事,时人谓之“杜武库”。博通经史,著有《春秋释例》《春秋长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集解》被收入《十三经注疏》。杜如晦,唐初将领、政治家。与政治家房玄龄共掌朝政,订制各种典章制度。杜如晦长于决断,房玄龄善于谋划,两人契合,时人合称“房杜”。杜甫,唐诗人。其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杜诗一向以反映现实和忧国忧民备受推崇,有诗史之誉。代表作有《望岳》《兵车行》“三吏”“三别”等。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牧,唐诗人。诗文中多指陈讽喻时政之作,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李杜”;又别于杜甫,称为“小杜”。著有《樊川文集》。

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二十九位。


【音】 杜姓有Dù、Dǔ和Tú三音(80)。见杜(Dǔ)和杜(Tú)。【源】 ①系自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夏时赐姓为御龙氏,封其子孙于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夏、商时一直为诸侯,至周武王时唐作乱,周成王灭之,封其弟太叔虞于唐,更迁唐之子孙于杜城(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故杜陵县地)。是为杜伯。周宣王灭其国,以杜伯为大夫,无罪被杀,子孙出奔诸国。留居杜城者为杜氏(6,9,11,12,15)。②相传黄帝时杜康善造酒,见《世本》。故周前已有杜氏。一说,杜康系周时人(62)。③北魏时改代北独孤浑氏为杜氏,见《魏书·官氏志》(11,12,17,70)。④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杜(71)。⑤明时云南云南县品甸(在今云南祥云境)土千长为杜氏,系白族(253)。今白族姓(138)。⑥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图克坦氏后均有改姓杜氏者(180)。今满族姓(344)。⑦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汉姓均为杜(189)。⑧鄂伦春族杜宁肯氏汉姓为杜(190,191)。⑨鄂温克族杜拉尔氏汉姓为杜(198)。⑩土族什杜加氏后改为杜氏(195)。⑪原居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和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北路旧土尔扈特旗(今新疆西北部)之蒙古人有杜氏(255)今蒙古族姓(344)。⑫裕固族杜曼氏汉姓为杜(198)。⑬四川阿坝藏族初贴多、初白大两姓(房名),后均改为杜氏(249)。⑭京(104)、回(176)、台湾土著(65)、土家(387)、俄罗斯、壮、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北周大将军、夏州总管赫连达,勃勃之后,曾祖库多汗,因避难曾改姓杜,太祖时达为济州刺史,诏复姓赫连氏(27)。【望】 京兆、汉阳、南阳(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辽宁、四川、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吉林等省多此姓,上述8省杜姓约占全国汉族杜姓人口55%。【人】 杜邺、汉时内黄人,凉州剌史(15,21)。杜甫、唐时襄阳人,居杜陵,历官右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客秦州,大诗人,著有《杜工部集》(61)。【它】 台湾杜姓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曾被迫改用森、森山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恢复杜姓(65)


极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集韵》云:“杜,姓也。楚有杜敖。”

一音tú; 今多音dù,为现行常见姓氏。

猜你喜欢

  • 噶瑪拉木

    读音:Gámǎlāmù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本为国名,以国为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译作“甘木鲁”。元代有 “番僧必噜迎纳实哩,北

  • 多覽葛

    读音:Duōlǎn’gé【源】 唐时回鹘九姓之一。多览葛为部族,在薛延陀东,濒同罗水,延陀已灭,其酋多滥葛末,与回纥皆入朝,以其地为燕都督府,授末为都督。末死,以多滥葛塞匐继为都督(7,24,60)。

  • 阿成

    读音:Āchéng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錫魯克

    读音:Xīlǔ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变】清驻防杭州蒙古镶蓝旗中有西鲁克氏(256),〔西鲁克〕似即锡鲁克之异译。【人】锡鲁克留实,清镶蓝旗人,世居巴林,康熙中从征厄鲁特噶尔丹有功,

  • 洛摩洛曼

    读音:Luòmóluòmàn高山族姓氏。高山族之卑南人有此姓。本为房名,或以为氏。卑南人姓名构造系“名+氏”如:基拉维斯·洛摩洛曼——基拉维斯,乃人名;洛摩洛曼,姓。

  • 郇瑕

    读音:xún xiá【源】 周文王之子封于郇,其后有郇瑕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郇瑕氏。见《左传》。虔服《左氏解诂》: ‘郁国在解县东,郇瑕氏之墟也’

  • 读音:Fēng【综】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朔州,安徽之临泉,云南之泸水,广东之吴川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此姓系吴川等县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天籍辣

    读音:Tiānjílà【源】 西夏人姓(3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台楚噜〕(24,63)。【人】 台楚噜忠毅,夏武节大夫(24)。

  • 读音:Qiáng【源】 系自隗姓(5,17)。廧咎如系春秋时小国(故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北),赤狄别种,以国为氏(17)。又,刘子取廧人、直人。廧系周地,以地为氏(60)。【望】襄阳(418)。罕见姓氏。

  • 王佳

    读音:Wángjiā【综】 王佳官文,清道光中隶于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字秀峰,有功抬入满洲正白旗,咸丰年中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一等果威伯(61,72,254)。《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