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áo

曹姓来源有三个。一是以国为氏,为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其五子名安,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或为朱氏,或为曹氏。二是出自姬姓。相传周武王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实行大分封,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立曹国,称为曹叔振铎。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匈奴族、蒙古族、满族都有曹姓。

早期曹姓在山东居住和繁衍。先秦时期,曹姓主要分布于江苏沛县及山东。秦汉时期,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成为曹姓主要聚居点。除此之外,陕西、甘肃、湖北、浙江在秦汉时期也有曹姓散居。魏晋南北朝之际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南迁,与此同时,北方曹魏政权的建立使曹姓在北方得到了快速发展。隋唐时期,福建、广西等地始有曹姓入居。宋元至明清时期,曹姓已遍布我国各地。明代时福建曹姓一支徙居广东梅州,雍正年间有福建曹姓移居台湾,进而迁徙海外。今日曹姓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地为多。

曹姓历史人物有曹刿,春秋时期鲁国名将,指挥了著名的长勺之战,大获全胜。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逐渐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一股政治军事力量。曹丕,曹操之子,父卒,即帝位,在位七年。曹植,曹丕之弟。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七步诗》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有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曹禺,当代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

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十六位。


【源】 ①颛顼玄孙陆终之后封于曹(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70里),其后因以为氏(17,62)。又说:陆终第六子安为曹姓,裔孙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其地鲁国邹县。十四代孙邾文公迁于绎,至战国时灭于楚,封其君为巨鹿侯,子孙复为曹姓(7,9,11,21,60)。②周成王封母弟,即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北4里),春秋时灭于宋,后因以为氏(9,11,12,17)。③并州曹姓。出自匈奴(70,242)。④东汉大司农大鸿胪曹蒿,本姓夏侯,冒姓曹,见《晋书》(60,62)。⑤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60,70)。隋时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唐时统称昭武九姓。⑥金时女真人奥屯氏,汉姓曰曹(71)。⑦西夏人姓(95)。⑧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清满洲八旗姓索佳氏、索绰络氏、鄂托氏等后均有改为曹姓者(180,181)。今满族姓(344)。⑨清高丽人姓,世居建常(23,260)。今朝鲜族姓。⑩明、清时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倚邦(在今猛腊北)土千总曹氏,系布朗族(253)。⑪拉祜族黑苦聪人劳朝氏,汉姓为曹(134)。⑫普米族本牙海氏,汉姓为曹(145)。⑬傈僳族施饶时氏族,汉姓为曹(150)。⑭彝(130,380)、阿昌(142)、哈尼(137)、蒙古(344)、纳西(152)、回(173、344)、甘肃白马人(188)、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谯国、彭城、高平、巨鹿(17,21,60),谯郡(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50个姓之一。尤为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曹姓约占全国汉族曹姓人口46%。【人】 曹沫,春秋时鲁将(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江西之崇仁、金溪,云南之马关、泸水、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满、鲜、彝、畲、土家、布依、纳西、傈僳、基诺、阿昌、普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曹,古国名,曹叔振铎所封。郑樵注云: “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 (按: 国曹,都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此当系出姬姓。②《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 《元和姓纂》亦云: “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③ 《姓氏考略》 注引 《晋书》 云: “后汉曹嵩,本姓夏侯、冒姓曹,”此为复姓夏侯氏所改。④西域姓。《姓氏考略》注引 《隋书》云: “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康国,古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隋唐时西域曹国人来中国者,即以曹为姓。⑤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姓索绰络氏、鄂托氏等或改为单字姓“”。⑥又: 为清代高丽族姓,世居建常地方。⑦基诺族之曹姓,云南之景洪有分布,由 “考卜也撒”所改。⑧阿昌族之 “”姓,系 “喇翁”、“喇曹” 氏所改。⑨普米族曹姓,出自 “熊-扛尼” 氏、“本牙” 氏。

春秋时鲁有曹刿; 东汉有曹操,追赠魏武帝; 唐代有曹松,舒州人,诗人;元代有曹知白,松江华亭人,画家。

猜你喜欢

  • 读音:Zhòng/Jong,Jung【综】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 读音:dàng【音】 又音党(Dǎng)(17)。【源】 西羌姓。晋末后秦姚弋仲之将瓽耐虎之后(7,17,70)。亦见《姓苑》(15,21,24)。【变】 ①今有改为党氏者(78)。 ②亦作〔

  • 馬适

    读音:Mǎshì《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皆收并注此音。然“马适”,本作“马適”。“適”音shì,今简作“适”;一音dí,同“嫡”。古与“适”为不同的两个字。适音kuò。若

  • 巴依

    读音:Bāyī珞巴族姓氏。本部落名,以部落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酩玉

    读音:Mǐngyù【源】西夏人姓(205)。

  • 吐伏卢

    读音:tǔ fú lú代北姓,后改为卢氏。(见《魏书·官氏志》)

  • 读音:Zhēn【综】 音呈(63),见《康熙字典》(63,8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字汇》云: “䄇, 姓也。”未详其源。 (按: 《汉语大字典》音

  • 鶻鳩

    读音:Hújiū《姓氏词典》 据 《简明中国通史》收载。其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族的图腾崇拜,系出金天氏。”

  • 苦里魯

    读音:Kǔlǐlǔ【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苦里鲁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科尔罗〕(24)。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载;

  • 曷薩那

    读音:Hésà'nà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一作 “曷萨”。《姓氏考略》有载,其注云: “ 《隋书》: 突厥有曷萨那部; 《唐书》 突厥有曷萨部。盖以部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