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ào

暴姓为以国为姓。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郑州北),其国民以国为姓。

古代时候暴氏望族多出自河东郡。

暴姓历史人物有暴胜之,西汉御史大夫。抵制盗贼有方,威震州郡,荐人从不疑人,有知人之誉。

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四十四位。


【源】 ①暴,周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原阳西),其后以邑为氏(17,62)。一说,周时诸侯国,周卿士暴辛公之后(6,7,9,11,12)。②清时满洲八旗姓巴哩氏后改为暴氏(180)。今满族姓(344)。③蒙古族姓(344)。【望】 河东(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暴胜之,汉时河东人,御史大夫(6,1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河北之乐亭、黄骅,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大同、朔州,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县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一音‘瀑’。暴公,周卿士,见 《毛诗》; 《风俗通》: ‘暴辛公,周诸侯也’。” (按: 《姓氏考略》 引 《风俗通》云: “商诸侯暴辛公之后。”) 《姓氏词典》 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所注与郑樵所言大略相同: “以采邑为姓氏。系周卿士暴辛公后代。暴,辛公采地,又名暴隧,在今河南原阳县境。” ②为满族姓 “巴哩” 氏所改。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战国时韩有大将暴鸢; 汉有直指使者暴胜之; 北齐有骠骑大将军暴显; 明代有大理寺少卿暴昭。

猜你喜欢

  • 读音:Yán【源】 ①《说文》有阎而无闫。今《姓谱》分为二姓,见《正字通》(60,80)。亦见《姓苑》(15,21,24)。②瑶(117)、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台湾(68,261)、山西、陕西

  • 读音:Bā【音】 今亦音Bǎ(91)。【源】本巴氏,东楼公之后,东汉灵帝时巴康避董卓难改为杷氏(15,21)。【变】亦作爬(12,21)。【望】安定(17,418)。【布】北京有此姓。【人】杷秀,西魏

  • 读音:Jì季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于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代为季孙氏,后来简称季氏。二是以排行为姓氏。春秋时齐、楚、魏等国皆有季氏。三是源自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季札贤明仁德,其

  • 读音:Lóu【音】 又音Lǚ(77,86)。【源】 夏禹之裔,东楼公分封于曹东之偻(故城在今山东定陶东),因氏(17)。【变】 亦作娄(6)、〔䣚〕、〔��〕

  • 读音:jiǎ【源】 ①相传为商王太甲(一作大甲)之后,见《风俗通》(1,6,7,9,60)。②炎帝之裔潞子之附属甲氏,后灭于晋荀林父,其子孙遂以国为氏(17,62)。潞,春秋时赤狄之国,故城在今山西潞

  • 陽成

    读音:Yángchéng【源】 即阳城氏,后去土为阳成氏,见《风俗通》(1,17)。以地为氏,河东多此姓(60,62)。【望】河东(418)。【人】阳成延,汉时官少府,作长乐未央官,筑长安城,封梧侯(

  • 沈讖

    读音:Chénchèn《姓氏辞典》 引 《希姓录》 收载。未详其源。疑即 “沈纤” 之讹。盖纤之繁体为纖,与“谶”为同一声符,致使形近而讹?沈,或作“沉”。

  • 读音:Gè【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尼候

    读音:Níhòu【源】 彝族姓(375)。

  • 類木恩

    读音:Lèimù’ēn【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大马散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