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ǒu

【音】 又音Xiá(77,86)。亦音Dǒu(斗),见《百家姓考略》(76)。【源】 系自姜姓。战国时田和篡齐,迁齐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斜为氏,见《姓谱》(60,62)。亦见《姓苑》(15,21)。【望】 辽阳(60)。【布】 浙江江山(325)、义乌(277)、江西宁都(280)、台湾彰化、桃园、南投、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据《氏族姓谱》(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氏族谱”)注云: “系出姜姓。田和篡齐,迁太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斜为氏。望出辽阳。”(按: “太公”当指“太公之后”,或“”作“”,田和废康公,迁诸海滨,自为齐王,史称齐威王。)

吴越有斜滔; 金代有斜葛。

猜你喜欢

  • 綦母

    读音:qí mǔ【源】匈奴人姓(242)。【望】会稽(418)。【人】綦母俱邪,晋武帝时骑都督,见《晋书》(24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即

  • 读音:bào【源】 汉末杞康为安定太守,董卓为暴,惧诛,因改姓为抱氏,见《魏书·抱嶷传》(7,9,11,15,17)。【望】雍丘(17,418)。【人】抱嶷,北魏时安定石唐人,官至镇西将军、泾州刺史,

  • 读音:Zhōng【源】 ①见《姓苑》。与锺(钟)同(15,21)。②台湾土著(65)、畲(325)、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贵州沿河(387)、浙江江山(325)、台湾(68,261)、

  • 读音:tiān【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92)、台湾高雄(68,261)、北京、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添颖,宋时福建九溪人,任循州司户(15,21,24)。添礼,明时福建

  • 读音:Zāi【源】 见《姓苑》(15,21)及《中国姓氏集》(62)。【布】 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安徽淮南(362)、甘肃永昌(392)、台湾云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

  • 读音:Yàn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此姓系武昌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读音:Zhuī【源】①殷武丁封季父于河北曼(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境),曰蔓侯,后灭于楚,其后有邓氏、登氏、邓侯氏、养氏、聃氏、骓氏(8,14,21,60)。古有骓国,在楚,《左传》庄公六年,邓侯所谓骓甥是

  • 鬭疆

    读音:Dòuq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芈姓, 《世本》: ‘若敖生鬭彊,因氏焉’。”

  • 胡毋

    读音:Húwú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妫姓。齐宣王封母弟於毋乡,其乡本胡国,因曰胡毋氏。”一作“胡母”,或音húmǔ。宋代有胡毋·颢。

  • 读音:Yíng/Yng【源】见《万姓统谱》(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