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éng

彭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姓氏,就是彭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西羌、南蛮皆有彭氏。三是出自祝融之后。祝融之后八姓有彭姓。四是出自有商卜官。商朝有卜官名彭,甲骨文中多见。

彭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后有徙居湖南、湖北的。秦汉时,有彭姓远迁陇西、河南淮阳。魏晋时期,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居住。唐时,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宋时,彭姓迁广东。彭姓亦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清代,彭姓徙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者。如今,彭姓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最多。

彭姓历史人物有彭蒙,战国时哲学家,齐人,田骈的老师。主张“齐万物以为首”,强调事物的齐一、均齐。其思想与庄子之“齐是非”说相接近。彭越,汉初将领,诸侯王,与刘邦、韩信等共歼楚军。刘邦称帝后封他为梁王。后以谋反罪名被捕,贬为庶人,被杀于洛阳。彭莹玉,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出身农家,后入袁州慈化寺为僧。以白莲教组织群众与周子旺发动起义。彭兆荪,清诗人,有文名。清代张维屏认为他诗多“沉郁之作”。龚自珍则称赞其诗“精深渊雅”。彭德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彭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对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七位。


【源】 ①颛顼帝高阳氏之曾孙犁为高辛氏之火正,有大功,命曰祝融。弟吴回嗣守其职,生陆终。陆终之第三子曰籛,为彭姓,封于大彭(即彭城县,秦置,故城在今江苏铜山境)。大彭氏即彭祖,其后别封豕韦(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诸稽、舟人三国。至商中期,大彭、豕韦皆为伯爵诸侯,而豕韦之裔别为韦氏,诸稽之后无闻,舟人之后自为秃姓,唯大彭一直为彭姓。商末楚灭大彭,子孙遂以国为氏(7,9,12,17,60)。②安定彭氏,出自西汉时水胡(60)。水胡亦称安定胡,世为泸水胡酋,本为匈奴治下之月氏,即羯族,入塞后与羌人杂居通婚,羌中原有彭姓,泸水胡遂有彭姓(70)。③氐族有彭氏(242)。④抱罕彭氏,出自羌人(70,242)。⑤南蛮有彭氏(60)。⑥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⑦清时湖广永顺地区土司有彭姓,始姓于明朝(72)。⑧景颇族木日氏汉姓为彭(166)。⑨彝(130)、羌(194)、土家(175)、拉祜(203,226)、蒙古(344)、瑶(225)、苦聪人(227)、白、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宜春(17),陇西(60,418),淮阳(261)。【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49%。【人】 彭仲爽,春秋时楚令尹(7,17)。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辛集,山东之平邑、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藏、鲜、苗、水、壮、景颇、拉祜、土家、高山、布依、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即大彭之国。在商时为诸侯伯。”其后以国为氏。②又云: “祝融之后八姓”其中有彭姓。③又云: “陆终氏六子,第三子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彭祖,姓篯,名铿,始封於彭,故称彭祖。(按: 《姓氏考略》 注引张澍之语云: “颛顼曾孙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子六人。其三曰篯,为彭姓,封於大彭。” 与郑说异。录以备考。)④ 《姓氏考略》注云: “西羌、南蛮皆有彭姓。”⑤又据 《晋书》 注云: “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安定在今甘肃之固原。⑥土家族之彭姓,或为蓬姓所改。“彭姓酋长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规定凡非彭姓者,女子出嫁时彭氏酋长享有 ‘初夜权’。为了使自己女儿免遭不幸,他姓者纷纷将自己的姓改变为彭姓。蓬姓也因此由彭姓取代。”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⑦景颇族之彭姓,为 “木日” 所改,或改为 “”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战国时有彭更,孟轲弟子; 汉代有彭弘,宛人,哀帝时为渔阳太守; 宋代有彭天益; 清代有彭端淑。

猜你喜欢

  • 三閭

    读音:Sānlǘ【源】 系自��姓。楚臣屈原为三闾大夫,其后以官为氏(1,6,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芈姓。楚屈原为三闾大夫,因氏

  • 读音:Chuàn【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云南保山(62)、昌宁、台湾台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钏国贤,明时四川阆中人,万历中任江西抚州照磨(15,21,24)。现行较罕

  • 蔡馬拉

    读音:Càimǎlā【综】清镶白旗满洲护军齐史禄之妻为蔡马拉氏(260)。

  • 读音:Ăi【源】 霭翠,乃苗部阿画之裔,元末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兼顺元等处宣慰使,明洪武初归附,授怀远将军,世裔宣慰使,见《明一统志》(15,17,21,24,60)。其后为霭氏。【变】

  • 读音:jié【源】 ①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公子捷菑之后,见《风俗通》(1,12,60)。②鲜卑族姓,见《通鉴》(242)。【望】 泰山(17,418)。【变】 亦作〔掶〕(9,63)。【布】 北京、四川

  • 读音:jiǒng【综】褧伯宣,元时浙江杭州人,曾作《浙江潮候》(15,24,62,63)。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 《汉语大字典》亦收,其注引 《万姓统谱》云: “元褧伯宣

  • 邁佳

    读音:Màijiā【综】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禅位之妻为迈佳氏(260)。

  • 读音:suí【源】 ①汉时有隋昱,绥远五原人,于王莽末起兵,后归汉光武,拜五原太守(62)。此为隋姓之始。②本为随姓。隋文帝去辵为隋,遂分随、隋为二姓(17,24,60)。③明宣德中,王骥征麓川(故治

  • 读音:Lì【源】 ①炎帝厉山氏之后(17)。②系自姜姓 。春秋时齐厉公之后(12,17,60)。③古厉国在义阳随县(今湖北随州)北之厉乡,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1,60)。④三国时吴之

  • 读音:Dǐng【综】 见《新编千家姓》(73)。或系鼎姓所改(91),或系项姓之讹。浙江上虞(279)、台湾台中(64)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