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南
【源】 系自芈姓。屈原裔孙仕北魏,北魏重视复姓,因其自南方来,遂加南为屈南氏(6,7,12,60)。【变】 一作屈男(6,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芈姓。楚屈原之后。裔孙仕后魏,时重复姓。以自南来,乃加南(而为“屈南”),(南)或作‘男’。”《中国姓氏大全》称: “屈原的裔孙在魏国做官,魏王恢复其屈姓,因自南方来,故加南成屈南氏。”其中 “魏国”、“魏王”之称不当。
【源】 系自芈姓。屈原裔孙仕北魏,北魏重视复姓,因其自南方来,遂加南为屈南氏(6,7,12,60)。【变】 一作屈男(6,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芈姓。楚屈原之后。裔孙仕后魏,时重复姓。以自南来,乃加南(而为“屈南”),(南)或作‘男’。”《中国姓氏大全》称: “屈原的裔孙在魏国做官,魏王恢复其屈姓,因自南方来,故加南成屈南氏。”其中 “魏国”、“魏王”之称不当。
读音:shàn赡思,字得之,先大食之人。(见《浙江通志》)
读音:Tǎluó珞巴族姓氏。出自阿帕塔尼部落,《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Bīngguā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为“以官为氏”之例。且注云: “白褒 《鲁先贤传》: ‘孔子娶宋之幷官氏。’”《姓氏考略》 亦注:“《路史》 ‘宋微子之后。
读音:nuò见《姓苑》。
读音:Lù/Luh【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
读音:běi máo【源】 系自子姓,见《世本》(4,7,60)。即北殷氏(4,60)。【变】 亦作〔北髦〕(4,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世本》 ‘北髦氏,子姓
读音:chí【源】 见《万姓统谱》(15)、《新编千家姓》(73)。【市】 河北安国子楼村(62)、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匙广,明时陕西蒲城人,嘉靖中贡士,
读音:ān guó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院,谥曰安国君,必其子孙以安国为氏。(见《姓氏寻源》)安国氏,汉武帝使安国少季使南越。(见《英贤传》)
读音:Niǎosú【源】 帝尧之臣伯益(即大费)养鸟兽有功,赐姓嬴。伯益之次子大廉,大廉之四世孙仲衍,鸟身人言(当为古代部落之原始图腾),为太戊御有功,赐为鸟俗氏(6,11,26,60)。【变】 作〔
读音:Āzhì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