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ēng

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姜姓。据说炎帝后人名钜,曾为黄帝师。夏朝时,钜的后代被封于封父(今河南封丘西),建封父国,后封父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为封姓,世代相传。二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北魏时,有鲜卑族复姓是贲氏,南迁中原后改姓封,其后世子孙遂以封为姓。

封姓发源于河南,由鲜卑复姓改成的封姓,望族居于渤海郡(今河北沧县)。封姓在河南内乡和西峡分布较广,封肇祖籍山东曲阜,于明洪武初年来河南内乡任“教谕”(与知县同级),卸任后定居内乡。到明朝后期,历八代已经有三百余户。如今封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江苏、连云港、山东一带。另外,在江西、湖北、四川、两广地区也有分布。

封姓历史人物有封衡,东汉末年道士。自幼出家修道于鸟鼠山,采药炼丹,研究医理,被当地人称为神医。曹操曾向他请教养生之道,以高官厚禄请他出山,他坚辞不从。著有《容成养生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封德彝,隋唐之际人物。最初在隋朝任内史舍人,为重臣杨素所器重,常与之议论天下事,并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至唐,为唐太宗所信用,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八位。


【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之裔孙封钜为黄帝之师,胙土命氏,至夏时为封父国(故城在今河南封丘),列为诸侯。周时失国,子孙为齐大夫,以国为氏(9,11,12,17,60)。 ②北魏时改是贲氏为封氏,见《魏书·官氏志》(17,21,60)。③满族姓(344)。【望】 渤海,河间、武陵(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山西、四川等省多此姓,二省封姓约占全国汉族封姓人口54%。【人】 封具,春秋时齐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金溪,广东之高要,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傣族、壮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炎帝裔孙钜为黄帝师,胙土命氏,至夏后氏之世,封父列为诸侯。今开封府封邱有封父亭,即封父所都之地。至周,失国。子孙为齐大夫,遂居渤海蓨县。裔孙岌,后汉侍中、凉州剌史。” ②又注: “又有贲氏 (按: 或作 ‘是贲’ 氏。)改为封氏,虏姓也。望出武陵。” 贲 (是贲) 氏为北魏姓。③或为傈僳族“别扒” 氏所改。传说有一青年上山砍柴,拾到一个银圈,他想还给失主,但无人来找。一天,他让小蜜蜂给丢失银圈的姑娘捎个信儿。过了不久,果然来了一位姑娘。他俩相爱,所生后代都上山养蜂,人们叫他们 “别扒”,即蜜蜂氏族。或以代姓。或依汉语意姓 “”、姓 “”。又谐 “”音而为 “”、“”。

汉代有封君达、封观; 后魏有封津,渤海人; 唐代有封敖,元和进士; 宋代有封赓,元符登科。

猜你喜欢

  • 阿兒温

    读音:E-'érwēn【综】 元时人姓。似系阿儿浑氏之异译。答失蛮,阿儿温氏,元至正中历任南台御史、西台御史、秘书少监(399)。

  • 仆兰

    读音:pú lán后魏内入诸姓之一,后改为仆氏。(见《魏书·官氏志》)

  • 鄂岳

    读音:Èyuè【综】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锡伯哩城、哈达等地(23,63,180)。【变】 清驻防杭州满洲正红旗中有鄂约氏(260),正蓝旗满洲闲散常保之妻为俄岳氏(260),〔鄂

  • 读音:Dī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晋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疑为丁姓之分族。

  • 读音:xiū【源】 ①古时休国在颍川(故城在今河南禹县),见《国名纪》(17),以国为氏;见《姓考》(17)。②汉时封楚元王之子富为休侯(休,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25里),以邑为氏,见《史记·年表》(6

  • 司崗爾特

    读音:Sīgǎng’ěrtè【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班洪寨,汉姓为张(161)。

  • 真帖

    读音:Zhēntiē《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真帖木儿。”未道其详。(按:疑此非姓,盖“真帖木儿”为蒙古人名,将其名中分为二:真帖,姓;木儿,名,亦不符蒙人姓名习惯,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gé周阍人守王宫者,所以止扉谓之阁,因以为氏。望出河南又赵郡。(见《元和姓纂》)

  • 公玊

    读音:Gōngsù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玊,音 ‘肃’。黄帝时公玊带造明堂”。且将其归入 “以鲁人字为氏” 之列,不详其意。《史记·武帝纪》: “上欲治明堂奉高

  • 读音:Ā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隋代有庵罗; 唐代有庵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