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ā

家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周幽王时有家父,后世子孙取家字为姓。二是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字子家,子孙取祖字为姓。三是出自复姓家仆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家仆徒,为家仆复姓之始,后改为单姓家。四是宋时蜀之眉州多家姓,为望族。

历史人物有家定国,宋文学家,长于诗文,曾与苏轼、苏辙唱和。

家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七位。


【源】 ①周幽王时太宰家伯、或周大夫家父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1,7,11,17,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子家驹之后(12,60)。③家仆氏后改为家氏 (60,91)。【望】 南安、京兆(17,21,60,418)。【布】 四川眉山(60,62)、上海(91)、台湾屏东、台北(64,68,261)、河北肥乡、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家羡,汉时剧令(17,21)。家铉翁,宋时眉山人,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事(61,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阳泉、运城、朔州,河南之义马,福建之宁德,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周大夫家父之后,以字为氏。” 家父乃周幽王时大夫,其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其又注云: “鲁有子家氏,亦为家氏。” 春秋时鲁庄公曾孙公孙归父字子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称子家氏,亦为家氏,此亦系出姬姓。

周幽王时有家伯; 汉代有家羡; 宋代有家静、家彬、家仲; 明代有家文庆。

猜你喜欢

  • 施宜

    读音:Shīyí【源】 师宜官,汉人,善于分书,其后讹传为施宜,见《希姓录》(22)。《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希姓录》 云:“师宜氏,其后讹传为施宜氏。”

  • 厄都哩

    读音:dūli【综】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武英额之妻为厄都哩氏(260)。

  • 读音:Nò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獳氏,见《姓考》(17,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源于姬姓,‘卫公族支庶之后’

  • 盂

    读音:Yúyǎn《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春秋时卫有盂黡。《左传·文公十年》有载,其后或以名氏为氏?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Fú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风姓,伏羲后裔。伏羲氏苗裔,有用“伏”作为自己姓氏者,遂成伏姓。二是改姓。北魏俟伏斤氏改为伏氏。伏姓春秋战国时主要分布于山东章

  • 读音:míng【源】 见《类篇》(80)。作〔瞑〕(91),误。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类篇》 收载。其注云: “暝,姓。”未详其他。

  • 读音:Huáng黄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其后人以国为氏以示不忘亡国之恨。二亦是以国为姓氏。相传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黄等邦国,

  • 帅灵干

    读音:shuài líng gān苗姓有帅灵干氏。《见《南中纪闻》)

  • 读音:Bǎi【源】①源同柏。然今柏、栢已分为两姓。见《中华姓府》(63)。②满族姓(344)。 【布】江苏武进(314)、湖南攸县(283)、河北隆化(344)、台湾苗栗、花莲、台北、南投(68,26

  • 读音:Tó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布尔津、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布尔津县公安局提供。《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载,未详其源。(按:茼,蒿的一种,或以此草名而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