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ōng

宫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世代相袭的职业为姓氏。周官有掌管宫门者,后世即以官职名称为姓氏。二是源自春秋时虞国大夫宫之奇。三是源于南宫氏。春秋时期,鲁国有孟僖子的儿子名韬,被封于南宫(今河北南宫),其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南宫”为姓。后又分化为南、宫二姓。

宫姓发源于山西。宫之奇原居于山西平陆一带,后避难迁于虞国,居住在辛宫里(亦在今山西平陆)。晋灭虞之后,宫之奇再次率领族人避难曹国(今山东定陶西南)。后来,宫姓一族在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录,其迁徙路线和居住地区已不可考。整体来说,在宫之奇和族人的东迁过程中,宫姓后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开枝散叶,发展开来。中国现在几支大的宫姓族支,都是从这里起源的。

宫姓历史人物有宫之奇,春秋时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他料事如神,颇有远见,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晋国意欲吞并虞国,但因当时虞国和虢国是盟国,晋国无隙可乘,始终未能得逞。面对这样的形势,宫之奇坚决主张虞、虢联盟。后晋国重金贿赂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之计,故极力劝谏虞君不借道于晋国,但贪财好利的虞君接受了晋国礼物,借道于晋,后虞国终为晋国灭亡。后世“唇亡齿寒”的说法就出自宫之奇规劝虞君的说辞。宫国苞,清代诗画家,擅画兰竹,长于写诗,与丹徒张石帆合称“江上两诗人”。

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四十位。


【源】 ①系自姬姓。古有宫国,春秋时灭于虞,子孙以国为氏(17)。②虞大夫宫子奇之后(6,12,15,60)。③周官掌宫门者,以世官为氏(7,60,62)。④清满洲八旗姓恭佳氏后改为宫(180)。满族姓(344)。⑤蒙古族姓(344)。【望】 河东(17,418),太原(15,21)。【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4%。尤以吉林、辽宁、山东、黑龙江、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5省宫姓约占全国汉族宫姓人口86%。【人】 宫志恽,唐时河东令,殿中侍史(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河南之卢氏,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虞大夫宫之奇后。” 宫之奇为虞宗室大夫; 虞乃姬姓之国,故此之宫氏,当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周官掌宫门者,以世官为氏。” ③ 《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云:“鲁孟僖子之子韬,食邑南宫,即孔子弟子南宫适,其后支子为宫氏。” ④或为清代满族姓恭嘉氏所改。望出太原。

汉代有宫崇; 元代有宫天授; 明代有宫安; 清代有宫伟锷、宫尔劝。

猜你喜欢

  • 读音:Liǎn【源】 羌人姓,见《姓苑》(17,21,60)。【变】 一作〔歛〕(15,17,418)。【望】 南安(17,418)。【人】 敛歧,东晋末后秦南安人,右部帅(241)。罕见姓氏。《郑通

  • 读音:Yì【源】 见《姓苑》(15,21,62)。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 兀羅羅兀

    读音:Wùluóluówù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乌鲁克岱”。

  • 右歸

    读音:Yòuguī【源】 系自子姓。周时宋微子之后有右归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据《路史》注云: “宋微子后有右归氏。”此当系出

  • 读音:Wù/Wuh【综】 源出不详。台湾彰化、南投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

  • 读音:Yí《姓氏词典》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yì,未注明其为姓。

  • 續祈

    读音:Xùqí【源】 晋大夫狐鞠居先采于祈,后采于续,合地名为氏(8,17,60)。一说,相传晋隰叔之后,与士氏同族。祈奚推荐其子祈午续政,后代遂以续祈为氏(12,62)。【变】 一作〔续祁〕(7,2

  • 读音:Qìng【源】①汤七佐有庆辅(11)。②系自姜姓。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庆克,为齐大夫,亦谓之庆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7,9,12,60)。③系自妫姓。陈桓公五世孙庆虎之后(5,7,17,60)。

  • 張包

    读音:Zhāngbāo【综】 现代罕见姓。系由张、包两单姓所合成。今江苏无锡有此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今南京有此姓。”未道其详。

  • 臧会

    读音:zāng huì鲁大夫昭伯从弟臧会之后。(见《姓氏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