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áo

【源】 ①本桥姓。汉时太尉桥元六世孙勤,北魏时官平原内史,从孝文帝入关居同州。至后周文帝时命桥氏去木为乔氏,义取高远,见《唐书·世系表》(6,12,15,17,60)。 ②汉时匈奴贵族有乔氏,见《前代录》(9,12,17,60,70)。 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今满族姓(344)。 ④傈僳族刮饶时氏汉姓为乔(148,149,150)。 ⑤达斡尔族瓦楞氏汉姓为乔(189)。 ⑥土家(387)、蒙古(344)、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梁国、冯翊、浚阳(17,21,60),浚义(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为中国人口最多100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多此姓,4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67%。【人】 乔蕤,三国时袁术部将(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上海,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泾县,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傣、苗、布依、锡伯、傈僳、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注引 《唐书·宰相世系表》 云: “系出姬姓。本桥氏,其后去木为 ‘乔’ 氏。”郑樵注云: “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作相。命桥氏去 ‘木’,义取高远。” “以地为氏。”然而 “后周” 仅三帝而已——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而无“文帝”。郑樵之世,距后周不远,何以有此疏漏?姑存疑。②郑樵又注:“匈奴贵姓。世为辅相。” ③鲜卑族亦有乔姓,前赵乔智明是,乃鲜卑前部人,折冲将军。④达斡尔族之乔姓,出自 “洼兰”,汉意为“巧妙的”,后或取其意译“巧妙的”之首音 “qiǎo” 谐以音近之 “”。而为单姓。⑤傈僳族之乔姓,出自荞氏族,因荞谐以“”字而为姓。注④、⑤见 《中国人的姓名》。

后汉有乔扈,云中太守; 唐代有乔知之,冯翊人,左司郎中; 元代有乔吉,太原人。

猜你喜欢

  • 胡西哈哩

    读音:Húxīhǎlī锡伯族姓氏。后改单姓 “胡”、“扈”,《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收载,未详其他。

  • 達囉克

    读音:Dáluō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扎鲁特(23,63,260)。【变】 ①一作〔达络克〕(260)。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德保之妻为塔禄克氏,镶黄旗满洲护军德绷额之妻为达鲁克氏(260),〔塔

  • 读音:mào【音】 亦音墨(Mò)(15,17)。【源】 ①春秋时楚王蚡冒之后,以名为氏(60,61)。②冒姓出自卫氏(15)。③为姬姓所改(60,62)。【望】 荥阳(17,418)。【布】 分布较

  • 倍俟

    读音:bèi qí【源】 代北人姓。北魏时北部解律部别帅倍俟利,奔魏,封益都公,见《魏书》(7,12,60)。【变】 作〔倍利〕(6,7,12),误。《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魏

  • 匣剌魯

    读音:Xiálálǔ【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匣剌鲁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实喇娄〕(24)。【人】 火你赤的斤,匣剌鲁氏,元时官云南都元帅。也罕的斤,匣剌鲁氏,元中统中累官云南

  • 读音:Lù【源】 见《集韵》(7)、《姓谱》(17)及《姓苑》(62)。按,彔姓与錄〔录〕姓不同。【布】 上海、四川成都(91)、河南巩县(301)、临颖(339)、林县(343)、山西代县(335)

  • 读音:Xuàn《姓氏词典》 引 《五方元音》 收载。未详其源。

  • 尼庞古

    读音:ní páng gǔ金姓,以部族为氏,望出陇西。▲<金>尼庞古蒲鲁虎,中都路猛安人,明昌进士。

  • 鶻提勃悉野

    读音:Gǔtíbóxīyě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鹘提悉补野” 曰: “…… 《唐书·吐蕃传》作鹘提勃悉野。”详见“鹘提悉补野”条。

  • 读音:shì【源】 见《姓苑》(21,24)。【布】 上海、湖北武汉(91)、山东新泰(359)、五莲(290)、福建泰宁(295)、浙江萧山(209)、江山(325)、台湾台北、台中、高雄(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