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音】 亦音陬(Zōu)(60)。【源】 取虑氏之后(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取希晦,宋时富顺人,淳熙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音】 亦音陬(Zōu)(60)。【源】 取虑氏之后(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取希晦,宋时富顺人,淳熙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读音:Rángjié《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宋有穰结说罗”。未详其他。
读音:róng chéng公在楚,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乃归。(见《左传》)
读音:Zhù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苎,指苎麻,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茎皮纤维坚韧而有光泽,可供纺织,造纸和制鱼网等用,根可供药用
读音:Qí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被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三是出自是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唐代宣
读音:Dào/Daw,Dau,Ta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bó hūn【综】 《列子》列御寇之友有伯昏无人(一作伯昏瞀人)(6,7,21)。亦作〔伯昬〕(11,12,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俱载,未详其源。《庄子》、
读音:Dò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五派,出嘉穆瑚、嘉哈、董佳城、浑春、哈达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董佳〕(180,260)。②后改为董氏(180)。【人】 栋佳萨
读音:Fǔ/Fu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68,261)及大陆均有此姓。
读音:Kědān【音】 可音克、单音丹(70)。【综】 北魏时代北姓可单氏改为单氏,见《魏书·官氏志》(7,60)。疑即渴单氏之异译(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单氏
读音:qián古有善御者钳旦。(见《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