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仲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为叔孙氏,牙之孙彭生,别为叔仲氏(7,11,12,17,60)。【望】 博平(17,60,418)。【布】 大陆仍有此姓(91)。【人】 叔仲会,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公子牙 (或称 ‘公子叔牙’) 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 彭生为叔仲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仍有 (此姓)。”此以次 (伯仲叔季) 为氏。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为叔孙氏,牙之孙彭生,别为叔仲氏(7,11,12,17,60)。【望】 博平(17,60,418)。【布】 大陆仍有此姓(91)。【人】 叔仲会,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公子牙 (或称 ‘公子叔牙’) 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 彭生为叔仲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仍有 (此姓)。”此以次 (伯仲叔季) 为氏。
读音:jiǎn汉末有勾章尉检某。(见《姓苑》)
读音:zhí lè【源】 北魏时高车部人姓。【变】①一作敕勒、敕力(27)。②唐时卫州人魏王府功曹谢偃,本姓直勒氏,祖孝政,北齐散骑常侍,其后改直勒氏为谢(7,27,60)。【人】直勒它大翰,宋时淮南
读音:A-nuò【综】 彝族姓。属沙呷家支,四川甘洛县腴田乡有此姓(132)。
读音:gān zhuāng甘昭公子成公,世官王所,有甘光氏、甘庄氏。(见《路史》)
读音:Língshàng【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Hù'nuò【综】 北魏时西河胡人姓。魏太祖天兴六年,西河胡帅护诺于内附(7,12,27,62)。一作〔诺护〕(6),误(2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 《北史》 云:
读音:Wūs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乌苏哩系地名,以地为氏(23)。凡三派,出德尔吉色钦、讷殷、辉发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乌苏理〕(260)或〔乌苏里〕(180)。②
读音:wū lú屋庐氏,著书言彭之法,晋贤人。(见《尚友录》)
读音:Yǒutái《姓氏词典》 有载。其注 “有邰” 氏云: “又作‘有台’。以国名为姓氏。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封于邰。”参见“有邰”条。
读音:Shēsuǒ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有分布。汉意为 “太阳的女儿”。或从汉姓“张”。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