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éng

冯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 是源于周文王之后, 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高公, 他的后代封在魏地, 其子孙采食于冯城, 后来, 这一支子孙以邑为氏, 就是冯氏。二, 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国大夫, 他博学多才善于治国理政。其后代遂以冯为姓, 主要居于今河南新郑。

先秦时期, 冯姓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至西汉文帝时, 冯姓族人有徙居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的, 并且成为当地望族。在三国以前, 冯姓族人已经分布于今山西潞县, 山东淄博, 陕西西安, 四川射洪、中江、渠县和湖北公安等地。另一支河南冯姓则广布于河南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唐河及湖阳等地, 其中湖阳冯姓成为当时著名的大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冯姓大举南迁, 进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望族。冯姓族人在唐宋时期又有两次大规模南迁, 后散居于江南广大地区。在元明清时期, 冯姓族人进入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有的还远居于海外。如今, 冯姓在我国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于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云南等地。

冯姓历史人物有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他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 被封南王, 称七千岁。近代有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

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位。


毕公高之后,食采于冯城,因而命氏。(见《广韵》)

冯氏出颍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者,而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见《姓氏考略》)

猜你喜欢

  • 托囉謨科

    读音:Tuōluōmókē【综】 清时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之姓(429)。

  • 读音:jiǎo晋大夫矫父之后。(见《风俗通》)明苏州矫姓族有数百人无显者。(见《万姓统谱》)▲<汉>矫慎,茂陵人,道家。

  • 读音:gé【源】①出自金天氏(即少昊)之裔允格之后,以字为氏(6,7,12,17,60)。②清满洲正红旗有格氏(260)。③蒙古族姓(369)。 【望】北海(17,60,418),陈留(21)。 【布

  • 读音:xì伏羲氏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虙戏氏之后。(见《广韵》)▲<三国魏>戏志才,颍川人。

  • 陽劉

    读音:Yángliú【综】 系阳、刘二单姓合成。今湖南城步有此姓。

  • 公仇

    读音:gōng qiú【源】 春秋时晋穆侯太子仇之后,见《姓苑》(7,11,17,60)。【人】 公仇称,东汉时零陵太守(7,17)。《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此姓为晋穆侯太子仇的

  • 石圖里

    读音:Shítúlǐ【综】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呢楚克之继妻为石图里氏(260)。

  • 空桑

    读音:kōng sāng【源】 ①商初大臣伊尹生于空桑(故城在今河南陈留南),子孙因以为氏,见《姓氏英贤传》(7,12,15,60)。 ②少昊都空桑(故城在今山东曲阜南),后因氏,见《姓考》(17,6

  • 乞臧

    读音:Qǐzà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唐书》、《新唐书》注云: “即乞藏氏,吐蕃姓”。

  • 虚连题

    读音:xū lián tí南匈奴单于姓。(见《后汉书·南匈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