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公孙

公孙


读音:Gōng sūn

公孙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按照周朝制度,王位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其他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他们的后代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

公孙姓望居扶风(今陕西长安县西)、高阳(今河北高阳)。

公孙姓历史人物有汉朝人公孙弘,四十多岁开始治《春秋公羊传》。武帝及元光时为博士,后担任丞相。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故人宾客,家无余财,被后人奉为延揽贤士的典范。

公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九位。


轩辕氏初姓公孙,后改姓姬。(见《路史》)

孙,古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见《广韵》)

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者之称,或言黄帝姓公孙,因亦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爵系为氏》)

▲〈春秋齐〉公孙丑,孟子弟子。〈汉〉公孙度,襄平人,辽东太守。〈唐〉公孙武达,栎阳人,右武卫大将军。

猜你喜欢

  • 鴟夷

    读音:Chīyí【源】 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5,7,12)。②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人,事越灭吴,尊为上将军,以勾践难以共安乐,乃辞去,变易姓名,历齐至陶,自号为鸱夷子皮,后人以号为氏,见《史记》

  • 阿都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 中黃

    读音:Zhōnghuáng【源】 ①相传黄帝时中黄丈人之后(60,62)。 ②古帝中皇氏之后,见《路史》(17)。 【变】一作中皇(60,62)。 【人】中黄直,黄帝时将,破杀蚩尤,见《后汉书》(17

  • 读音:Táng/Tarng【源】 见《玉堂字汇》(63)。

  • 吃?

    读音:Chīliū【源】 西夏人姓(240)。

  • 遬濮

    读音:Sùpú历史上匈奴族姓氏。汉代匈奴部落名。《辞源》有载; 《郑通志·氏族略》 作 “遫僕”。

  • 馬林卡

    读音:Mǎlínkǎ赫哲族姓氏。本为原始图腾,赫哲语“马林卡”意为“虎”,用以名族,称马林哈拉,遂以为姓。或以其汉意“虎”谐音“胡”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 子行

    读音:zǐ xíng【源】 春秋时有卫国大夫子行敬子(11,15,17,24)。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周子行敬子,卫大夫。”未道其详。

  • 成阳

    读音:chéng yáng秦有成阳君,后以为氏。(见《姓苑》)

  • 不夷

    读音:bù yí【源】 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不夷氏,见《路史》(60,62)。春秋时宋大夫不夷甫须之后,见《世本》(60)。不夷系宋大夫采邑,因邑为氏,见《姓谱》(17)。【变】 或作不苐,亦作不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