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音】 亦音拂(Fú)(80)、弗(Fó)(91)。【源】 ①春秋时鲁中牟大夫茀肸。亦作佛肸,佛姓宜出此,见《姓氏寻源》(60,62)。一说,佛肸为晋大夫,赵简子之邑宰(7)。②或出佛图氏(60,62)。【望】 中牟(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很少。【人】 佛正,明时河南封丘人,任安庆卫千户(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忻州,河南之封丘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续通志·氏族略》 注引 《万姓统谱》 云: “鲁佛肸 (按: 或作 ‘茀肸’) 之后,以名为氏。”佛肸,春秋末期晋国范中行的家臣,中牟宰,凭此以拒赵简子。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姓氏寻源》 云: “或出佛图氏。” 佛图,或作浮图、浮屠、佛陀、佛佗、没驮、勃驮、菩提等,均为梵文buddha之音译,写为汉字,渐次形成不同词意。“佛陀” 多指教主释迦牟尼; “佛图” 则指塔及寺院。佛教徒为表现其皈依佛教的决心,或改姓佛图氏,省而为佛氏。

一音fú,亦现行姓氏。

晋代有高僧佛图澄; 宋代有僧人佛印,能诗,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相善; 元代有佛宝; 明代有佛正,安庆卫千户。

猜你喜欢

  • 蒼伯

    读音:Cāngbó【综】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án【源】 ①颛帝之后有邯氏,见《路史》(60,62)。②古有邯国,以国为氏(15,21)。一说,古有邯会国(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一说,古有邯平国(即邯郸,故城在今河北邯郸西南10里),在

  • 读音:wǎn【音】 亦音鸳(Yuān)(11,17,80)。【源】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见《姓氏寻源》(60,62)。然,一说宛邑为地名,在今山东荷泽西(87)。 ②春秋

  • 读音:Chǔ楚姓的起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芈姓。周成王封颛顼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于丹阳,国号荆,后迁都于郢,始改国号楚,后世子孙遂以国为氏。二是源自鲁大夫林楚。楚姓最初发源于今湖北一带,

  • 读音:qí【音】 又音姬(Jī)(12,21,60)。【源】 见《通志·氏族略》(12,21,60)。【变】 亦作丌(12,21,60)。又俗作(亣)(264)。【望】 天水(62,418)。【布】

  • 读音:Sōng【源】 见《姓苑》(12,21)。【人】 崧极玄子,见《史记》(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未详其源。《史记》有崧极元子。

  • 注吾

    读音:zhù wú【综】 唐会昌年中,回鹘戛黠斯君长阿热使注吾合书(一作素)上书,见《唐书》。注吾,虏姓也(7,60,63)。历史上回鹘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注云: “回鹘戛黠斯

  • 翁巴

    读音:Wēngbā【综】 夏尔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与定结陈塘区(435)。

  • 读音:Kuò/Kuoh,Kwo【综】 源出不同,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阿兒刺

    读音:Ē'èrlà《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万户博尔术,姓此氏。”或音ā'érl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