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志
二十卷,清成王左修。成王左,山东乐安人,例监,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龙门,明嘉靖间县令创修县志,清顺治十四年(1657)县令建标,重付剞劂。康熙六年(1667)县令取前志而增损。此志乃知县成王左奉命为清廷修《一统志》而纂修,在《杨志》基础上续修,增补康熙六年(1667)至二十五年(1686)间史事。此志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共十二卷。为:天文、疆域、山川、财赋、物产、风俗、建置、祀典、灾祥、官守、人物、艺文十二类。此志征求故老,采辑旧文,无者增之,有者因之。
二十卷,清成王左修。成王左,山东乐安人,例监,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龙门,明嘉靖间县令创修县志,清顺治十四年(1657)县令建标,重付剞劂。康熙六年(1667)县令取前志而增损。此志乃知县成王左奉命为清廷修《一统志》而纂修,在《杨志》基础上续修,增补康熙六年(1667)至二十五年(1686)间史事。此志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共十二卷。为:天文、疆域、山川、财赋、物产、风俗、建置、祀典、灾祥、官守、人物、艺文十二类。此志征求故老,采辑旧文,无者增之,有者因之。
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夫之有《书经稗疏》,其诠释经文,多出新意。而《尚书引义》一书则进一步推衍其说。该书共分五十篇。其注多不拘于经文字句,而常常阐发其意旨,并取后代时事为之纠正。如论《
七卷。清汪士慎(1686-约1762)撰。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士慎工诗,精通篆刻和隶书,擅画花木,尤工画梅,其笔墨清劲,自成一家,也偶作人物,生动有效,为“扬州八怪”之一
一卷。清于光华(详见《四书句读辨》)录。是书认为四书白文朱子未注音声,坊本每为妄增。如在邦必闻的“闻”字,庶民去的“去”字,使养其老的“养”字,皆为增音去声之类,多有舛讹,因而作是书正之。辨字释音,均
一卷。补遗,一卷。附考,一卷。唐李林甫等撰,清茆泮林辑。《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御刊定礼记月令》一卷,集贤院学士李林甫、陈希烈、徐安贞,直学士刘光谦、齐光又、陆善经,修撰官史玄晏、待制官梁令瓒等注解
三卷。明赵弼(约1445年前后在世)撰。赵弼,字辅之,号雪航,南平人。曾任汉阳儒学教谕。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亦不详。弼博学多识,尤精于易。著有《效颦集》三卷和《雪航肤见》十卷,并传于世。《效颦集》系仿宋
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参见《事实类苑》。
三十七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清理学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推崇程(颢、颐)、朱(熹),力辟阳明,力图挽回王学之害。著有《四书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
一卷。明岳元声(1557——1628)订正。元声字之初,号石帆,别号潜初子,浙江嘉兴人,经学家。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太仆卿、兵部右侍郎。罢归后,聚徒讲学于天心书院,以毋自欺为主。作品有《圣
十三卷。清王聘珍(详见《仪礼学》)撰。是书首有阮元、汪廷珍、凌廷堪、汪廷儒四篇序文,其后为自叙。阮元序略言:“南城王君实斋,著《大戴礼解诂》十三卷,《目录》一卷,其言曰:‘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