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①一卷。唐张果(生卒年不详)撰。张果,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称,不知何许人,武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临汾)、晋(太原)间,时人传说他有长生秘术,武则天遣使召之,诈死未应。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有人在恒州(今大同市东)山中见到他,朝廷遣使迎至东都(今河南洛阳),唐玄宗想要将玉真公主下嫁给他,竟大笑不奉诏。后来他恳请还返山中,唐玄宗准其请,放其归山隐居,张果便隐入恒山,不知所终。他的著述除此书外,还有《阴符经辨命论》一卷(已佚)。《黄帝阴符经注》,亦称《阴符经玄解》,又称《阴符经太无传》、《张果阴符经注》。唐人研究《阴符经》者,有李筌等人,且传有李筌自称得《阴符经》于嵩山虎口岩石室之中、于骊山逢老母传授微旨等怪诞之说,故张果在《阴符经注序》中,批评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并称“偶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不知何代人制。”因其“词理玄邈,如契自然”而编之,附己注而成书。张果采用所得无名氏的《阴符传》,参照李筌注本,引用太公、鬼谷子、伊尹等数家之言注解经文,以简明流畅之语,详尽阐述圣人如何运用心智、体察自然之本性,掌握机变、体天用道,进而达到用大义除天下之害,用大仁兴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的目的。认为《阴符经》主要讲述圣人体天用道之机,照之以心,契之以机,就是《阴符经》的主要含义。此书注文中常引李筌之言并斥之。五代、宋、元以后学者,对张果注本争议无多,但以不同标题录入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通志》等皆有载录。张果注本是继李筌之后最早的注本,与李筌注本并行于世,近古而颇能阐明经旨,迥出于它注之上,是后世研究《阴符经》的重要典籍之一。现存宋《云笈七签》本,明《道藏》本。②一卷。金侯善渊(生卒年不详)撰。侯善渊,金道士,号太玄子,修道于姑射山(今山西临汾西),精通道书。撰有《上清太玄集》、《上清太玄九阳图》、《上清太玄鉴诫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黄帝阴符经注》等。南宋学者注《阴符经》,常按道、法、术之义分上、中、下三篇。侯氏《黄帝阴符经注》则将三篇合而为一,取经文四百余字本注之,末尾一百多字无注。侯氏主张内著阴灵之性,外契纯一之真;以至真,上通三要之正;以其正,下伏九窍之邪,而达性合纯一之道。注文着重阐述抱一养神,内修至真,使心性与天道纯阳之理相合。其注文简明流畅,颇具文义,非熟研道书者不能为。后世道学者对此注颇为推重,但为注文过简而感不足。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道家存目著录此书,标名为《阴符经注》。现存明《道藏》本。

猜你喜欢

  • 种芋法

    一卷。明黄省曾(生卒年不详)撰。黄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嘉靖举人。《种芋法》共分四节,主要汇集古书中关于芋的记载,“艺法”一节单独讲述了黄省曾生活时代的种芋方法,颇有价值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桑榆夕照录

    四卷。清萧震万(生卒年不详)撰。萧震万字云阶,湖南湘潭人。乾隆间诸生。卷首有萧震万自序,谓此集为年七十六岁时所撰集,故名《桑榆夕照录》。书中以说经之文为多,兼及天象、地理及古史等。所论多有可取,如卷一

  • 汪水云诗钞

    一卷。宋汪元量(约1279年前后在世)撰。汪元量生平详见《湖山类稿》(辞目)。据此集卷末崇祯四年(1631)旧跋称:“夏日晒书,理云闲人钞诗旧册,得水云诗二百二十首,录成一帙。其刘辰翁所批点刊行者,藏

  • 十三经客难

    五十五卷。清龚元玠(1703-1784)撰。元玠字鸣玉,一字瑑山,号畏斋,江西南昌(今南昌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铜仁县知县,在任完善城建,倡修学宫。后降改教职,补抚州府教授。元玠少贫好读书,未

  • 平山冷燕

    二十回。原刻本不题撰人,有天花藏主人序,观其内容实为作者自序。后来刊本有题“荑秋散人”、“荑狄散人”、“荻岸散人”、“夷荻山人”者。清代有人认为作者是康熙年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匀或张劭,但证据不足

  • 澹斋集

    十八卷。宋李流谦(1123-1176)撰。李流谦字无变,汉州德阳(今四川德阳市)人。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任期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潼州府事。

  • 新编医学正传

    见《医学正传》。

  • 宪章录

    四十七卷。明薛应旂(详见《宋元资治通鉴》)撰。所载上自洪武,下至正德,以续其作《宋元资治通鉴》。然所采史料多出于杂书,故缺乏甄别,失之于轻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十六卷,其卷三十九为上下两卷

  • 易史象解

    二卷。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福建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该书取《易》象大义而各寻史实以配之,每卦为一解。《自序》称其本程传、朱义、诚斋、紫溪之说,而参以己见。但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