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隶释

隶释

二十七卷 宋洪适撰。洪适(1117-1184),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金石学家。与弟遵、迈,并称“三洪”,工文词。孝宗时,任司农少卿,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证史传讹误,考核颇精。著有《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卷、《盘洲集》八十卷等。此书成于乾道二年(1166),第二年正月出版,前有自序。北宋欧阳修所著《集古录》和赵明诚所著《金石录》都只有汉碑的目录和跋语,收录碑文则始于洪适。他把隶书体的汉碑碑文用楷书写出,故号《隶释》。此书连同后来成书的《隶续》,共著录汉碑文、碑阴等二百五十八种、魏和西晋碑十七种,又收集汉、晋铜、铁器铭文及砖文二十余种。书中还用图来表示汉碑的不同式样,还著录了不少汉画石像,这是其他金石书中所少见的。每种碑文之后都附有较好的论考。此书在清代早期,只有明万历戊子王鹭刻本传世,内收录汉魏碑十九卷。《隶续》则仅存抄本。清乾隆年间,汪氏刻印二书。由于没有好的底本,故《隶续》缺第九、十两卷,第二十一卷也不全,已非原书之旧。同治年间,洪氏复刻汪本,并收入黄丕烈的《隶释刊误》。洪迈在书的序言中说:“吾兄文惠公,区别汉隶为五种书:曰释、曰缵、曰韵、曰图、曰续、四者备矣,惟韵书不成”。洪适在跋中,讲到成书的过程:“到乾道中,书始萌芽,其后十余年间,拾遗补阙,一再添刻”,才以成书。淳熙年间曾将《隶释》和《隶续》合为一编,今其本不传。传下来的乃各自成书的《隶释》和《隶续》。王鹭刻本二十七卷,除汉魏碑十九卷外,还有《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在每碑标目之下,俱载郦道元、欧阳修、赵明诚三书之有无;在辨认碑文中,认为某字即某字者,都作有说明,并引用重要史事加以论证。但是,其中也有疏漏之处。如卫尉嫏方碑,以宽懔为宽栗,以声香为馨香,以邵虎为召虎,以謇謇为蹇蹇,以乐旨为乐只等等。又如郑固碑中的《逡遁退让》,洪适引《秦纪逡巡遁逃》加以诠译。根据《管子》、《汉书》有关文字考证,按《巡》与《循》同,而《循》转为《遁》,《遁》即《巡》字。洪释为遁逃,有误。又如武梁祠堂画像武氏,洪因武梁碑中有后建祠堂雕文刻画之语,遂定为武梁祠堂。后人考证,武梁死于汉桓帝元嘉元年,而画像的文字中,有“鲁庄公”字样,庄字应讳为严,但不改讳,断定此碑乃汉明帝(刘庄)以前所作。《金石录》作武氏石室画像,较为恰当。又如,李翊夫人碑,中有“三五兮衰左姬”字样,洪适认为即末字。后人考证,《山海经》上说,刚山多柒木;《水经注》上说,漆水下有柒县、柒水、柒渠,字皆作柒,隶从柒省,去水为,盖即为柒,如此等等。虽有疏漏,终不害其宏旨,“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惟最精博”。传本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后者附有张元济《校勘记》一卷。

猜你喜欢

  • 春秋繁露斠补

    三卷。附《补遗》一卷,《校勘记》一卷。清刘师培(详见《尚书源流考》)撰。该书校订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中的讹误,加以考证。对该书流传过程中的文句错误,时有订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 春秋指掌

    三十卷 前事 一卷 后事 一卷。清储欣、蒋景祁撰。储欣(1631-1706)字月人,江苏宜兴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中举,明年会试下第,遂杜门著述;其为古文宗苏轼,并以制艺名重一时,门生多有达者。

  • 说文假借义证

    二十八卷。清朱珔(1770-1852)撰。朱珔,字玉存,号兰友,又号兰坡,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赞善。著作尚有《文选集释》等。朱氏认为经典与《说文》文字异同之故,

  • 金石经眼录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

  • 元明杂剧

    二十七卷。编者不详。此集边栏不一,板心凌乱,剧本编次无序,当非成书于一时,或为书商汇集散卷而成。集中共收元、明人杂剧二十七种。其中元人杂剧十九种,为乔吉三种,曰《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白

  • 达可斋文初集

    八卷。附《证学》十卷。清傅守谦撰。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间人。傅守谦字济川,一字尹吾,斋名曰“达可”,遂以为号,又称达可先生。汉阳(今湖北汉阳)人。《达可斋文初集》按内容分七类:论辨类、序跋类、考证类、

  • 元包

    五卷、附《元包数总义》 二卷。北周卫元嵩(生卒年不详)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宋韦汉卿释音。《元包数总义》二卷是宋代张行成补撰。卫元嵩,成都人,明阴阳历算,献策于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明代胡应麟作《书

  •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四十种,八十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编。赵之谦字益甫,又字撝叔,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屡试不第。光绪末年,沈氏鸣野山房藏书散出,所存精本多数转到其友杨器之手里。赵之谦便常常借阅钞留,先

  • 独诵堂遗集

    六卷。清李佳(约1870-1902)撰。李佳,字瘦生,江苏丹徒人。诸生。少家贫力学,结发读书,即肆力于汉魏之文。他对建安以来迄李唐之诗,尝为《二十四贤赞》,首推屈原,次列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王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