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陈东之经说

陈东之经说

一卷。清陈潮撰。潮字东之,江苏泰兴人,道光辛卯顺天举人,居京师,与大兴徐松相好,客居其家,卒年仅三十五岁。友人杨亮辑其遗稿,编成此书。计《周易》、《尚书》、《毛诗》、《春秋》跋各一篇,杂记三十四则,附《金山泉悔堂记》一篇。当时常州二庄之学正盛行,人们都非斥古文经,所以陈氏亦不免沾此风气。其《尚书跋》称:“逸篇十六,既无训解,并不列其经文。疑马、郑古文即取夏侯等经,采掇古文异字而为之说,本非安国所传。近儒专据马、郑以阐古文,未为知言。”按陈氏不径直以马、郑所注为真古文,自有其不同于孙星衍、王鸣盛的见地。其《毛诗跋》断小序为卫宏所作,郑玄不能是正。后儒因为尊郑,故并尊序。按,郑玄与卫宏略同时,何至误宏为子夏?范书称卫宏“从谢曼卿受毛诗,遂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今行于世”等等。后儒谓范书“善”字当作“义”,即以此字断句,作“《毛诗序义》”,卫宏所作乃是《毛诗序义》。虽然此误不始于陈氏,但他也不免有疏于考证之失。其《春秋跋》,认为:“左氏于经外自成一家之言,离经以读左,左氏实完书。传傅经以读左,左氏几破甑。”按,此说既不盲从刘歆左氏传春秋的观点,也不菲薄左氏,为一家之说。至于杂记诸条,大都属于声音训诂,亦多精核。此书为刘师培所藏,末有师培跋,称刘逢禄所著《诗声衍》,半为陈潮所补苴,其条例廿一,陈氏补其三,并作了跋文。这些均宜补入。又按,师培所藏原题“文抄”,宜改为“经说”,以副其实。有国粹学报印本。

猜你喜欢

  • 无量寿经义疏

    ①六卷。隋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释条。《无量寿经义疏》是现世此经疏义注中,最为古老的一部。依经作疏,科正宗为三大段。以解解无量寿佛所行、所成、所摄化为主。申解极乐国土有四第一,

  • 太公兵法

    一卷。旧本题周吕望撰。此书首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卷。考此书内容,首列“天阵”、“地阵”、“人阵”之名,其说出《六韬》。而“风”、“云”、“日”、“星”等占,皆以七言诗句为歌诀。可知书出《六韬

  • 晚帘集

    七卷。清陈箴(约1671前后在世)撰。陈箴,字于宝,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官连城县教谕。著有《晚帘集》。是集为陈箴诗文集。凡七卷,文三卷、诗四卷。诗集前三卷以古、今体诗、律诗、绝句等

  • 温病条辨

    六卷。清吴瑭(1758-1836)撰。吴瑭字鞠通,仪征(今江苏淮阴)人。年青时习儒,十九岁时因父亲病故,哀痛欲绝,发愤攻医。四年后,其侄又病温,遍请时医治治疗不效。吴瑭因当时初学医术,对温病亦不得要领

  • 秋灯丛话

    十八卷。清王棫撰。王棫字凝斋,福山(今山东福山)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元年(1736)举人,曾任湖北当阳天门知县。《秋灯丛话》为笔记小说,系作者多年见闻累记而成。与同类笔记不同的是,该书不甚涉及重要人

  • 书传盐梅

    二十卷。清黄文莲撰。黄文莲字星槎,号芳亭,上海人。此书是以苏传、蔡传为主,二传不详备的地方,就采取其他诸说来补充。在书首自序里,黄文莲说:《尚书》文字最古,汉、唐以来注家以百数,而苏东坡的《书传》推明

  •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

  • 竹窗诗文辨正丛说

    四卷。旧本题嚣嚣子编。从书中所引观之,系南宋人。本书作《诗辨证》二卷、《文辨正》二卷,皆摘抄前人诗话、语录而成;词皆习见。只有《李希声诗话》、《薄氏漫斋录》、《世韵语》三书世所少见。本书有收入《四库全

  • 一贯编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

  • 明季忠烈纪实

    二十卷。清徐秉义(生卒年未详)撰。秉义,字彦和,号果亭,江苏昆山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秉义兄弟三人,先后为《明史》总裁官,藏书甚富。秉义有《培林堂书目》,收录明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