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十二卷。西晋皇甫谧(215-282)撰。皇甫谧,字土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县朝那镇)人。出身寒苦。精于医道,学识渊博,并通文史。晚年得风痹疾,半身不遂,乃潜心医学,撰《针灸甲乙经》。该书全称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作者序称:“《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于是,作者“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而撰集成《甲乙经》一书,共十二卷,约二十万言。卷一为总纲,论述人体生理机制;卷二阐述人体经脉组织;卷三描述人身各种穴位;卷四讲论诊治方法;卷五讨论针灸要法及穴位禁忌等;卷六论及生理病理问题;卷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施治部分,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患诊治之方。全书结构明晰严谨,先总论,后分论,先理论,后实践,实为医学典籍中楷模之作。该书保留了《内经》的主要内容,且经整理提炼,更切实际,易于把握。该书还保存了已失传的医书《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主要内容,总结了西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经验,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书中夹注引杨上善《太素》、孙思邈《千金方》、王冰《素问注》、王惟德《铜人图》等资料,均出自《甲乙经》之后,乃宋人校正所加。引《难经》及张仲景著作,亦为后人所加。因为作者序中所言“撰集三部”,并不包括上述诸书。《甲乙经》包括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学等多方面中医基础理论,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该书被尊为中医针灸学开山之作,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有明吴勉学刊古今医统本;汲古阁影宋抄本;明万历间刻善本,步月楼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古今医统本影印。

猜你喜欢

  • 三场通用引易活法

    九卷。不著撰者姓名。约为南宋人取说易之词,分类编次,以备场屋之用。其内容虽然都是解易之词,但其体例仍为类书。

  • 多识考

    六卷。清何震(生卒年不详)撰。震上虞(今属浙江)人,生平无考,据是书嘉庆十五(1810)年何氏自序,知其为乾嘉时人。据序知是书为震读礼家居时手辑名类而成。作书之旨在于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是书因之分为

  • 吕新吾先生实政录

    见《吕公实政录》。

  • 小芋香馆遗集

    十二卷。清李杭(?-约1788)撰。李杭字梅生,道光间两江总督李星沅之子,江苏淮阴人。其人五岁能诗,弱冠登高第,入词林,时与京师巨公唱和,名噪一时。《小芋香馆遗集》为其弟李桓裒集,好友王柏心编校而成。

  • 墨子注

    三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纫秋,号湘绮,湖南湘谭人。曾著有《尚书笺》、《周易注》等著作。是编校《墨子》,是其弟子萧鹤祥校刊而成。鹤祥在跋中介绍他参校原钞,“亲闻师说”。叙述其例说:

  • 百子金丹

    十卷。明郭伟(生卒年不详)编。郭伟,字士俊,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卷,分为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

  • 晋江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方鼎修,朱开元纂。方鼎,乾隆年间,任晋江县知县。朱开元定南金,曾任晋江县教谕。《晋江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印。共十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规制志;卷三版籍志;卷四学校志;

  • 顾子新言

    一卷。吴顾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谭字子默,吴郡吴人,官至太常平尚书事。其事迹具载于《吴志》本传。《意林》谓谭字默造,误也。本传云:“著《新言》二十篇。”《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并

  • 李氏医鉴 续补

    十卷。清李文来(生卒年不详)撰。李文来字昌期,婺源(今属江西)人。李氏平素身虚体弱,故博览医书。李氏认为汪昂所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浅显通俗,易于阅读,颇行于世,为众医家所重,故李氏将二书重

  • 警世奇观

    十八帙(残)。目录下题“古闽龙钟道人汇辑,豫金呵呵道人校阅”。封面题“博古斋评点小说”。编选者不知何人。话本小说选集,目有十八帙,残本存第一、二、三、四、六、九、十、十一、十二帙。坊刻小本博古斋编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