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鄱阳集

鄱阳集

①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不屈节,遂流窜冷山,居雪窖中。陈王固新甚敬礼之,使教诸子八人。后兀术杀固新,迁浩云中。至绍兴二十年(1143)始归国,留金十五年。后为秦桧所嫉,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内徙至南雄州卒,谥忠宣。《四库全书总目》称:“皓大节凛然,照映今古。虽不必文章为重,然其子适、迈承籍学家并掇词科、著述纷纶,蜚声一代,渊源有自,皓实开之。”著有《松漠纪闻》、《帝王通要》、《姓氏指南》等,传称尚有文集五十卷,今皆不传。《鄱阳集》四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次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② 十二卷。宋彭汝砺(1042-1095)撰。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江州。彭汝砺为官耿直,敢言人所难言,曾陈十事,指谪朝政利害,风节凛然。史称汝“砺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诗笔亦谐婉可讽。”明瞿佑《归田诗话》曾极推其诗词“情致缠绵”。王士祯在《居易录》中,曾引其梅花诗中“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句,来考证朱淑真词耶律楚材诗内“著莫”二字的出处。其诗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汝砺曾著易义、诗义、奏议、诗文五十卷,大多佚失。《鄱阳集》乃诗集十二卷,本集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周彦、高泽履刻本,并增辑《补遗》一卷,和《四库全书》本存世。

猜你喜欢

  • 春秋繁露平议

    二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该书是作者所撰《诸子平议》中的一种,对《春秋繁露》一书进行校订训释。作者对《春秋繁露》中的文句错讹、疑难字义进行了校正,对研究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春秋繁露平议》

  • 三松堂墨刻

    八卷。清潘奕隽(1740-1830)书。潘奕隽,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今亦属江苏)人。乾隆己丑进士,曾官户部主事。书宗颜、柳、篆、隶甚为佳妙,几入秦、汉之室;山水画别有

  • 南滁会景编

    十二卷。明赵廷瑞(约1536前后在世)编,林烃又增以《十景图》。赵廷瑞,开州(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林烃字贞耀,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

  • 说文大小徐本录异

    一卷。清谢章铤(生卒年不详)撰。章铤字枚如,福建长乐人。光绪进士,不殿试而归,大吏聘为致用书院山长。著作尚有《赌棋山庄文集》,其中载《答张玉珊书》,自谓撰《说文大小徐本录异》二十卷,仅首编第一至第七卷

  • 静春堂集

    四卷。元袁易(1262-1306)撰。易字通甫。长州(今属江苏)人。不求仕进。后于吴淞县区之间,筑堂为静春。聚书万卷,亲手校定。时而棹舟载笔床茶灶古器,游于江湖。赵孟頫赠其卧雪图,称易与龚、郭麟孙为吴

  • 江右诗稿

    二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宋弼山《左明诗钞》称其有《李氏山房诗录》。不著卷数。邢侗《来禽馆集》有《李先芳行状》,称所著《东岱山房稿》三十卷

  • 芙蓉馆集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

  • 礼庭吟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

  • 春秋讲义

    四卷。宋戴溪(详见《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

  • 嵊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以琰修,田实租纂。李以琰,曾任嵊县知县。此志乾隆七年(1742)刻本。卷首为图考,共十八幅图,卷一至卷二地理志,目为沿革、分野、区界、都里、市镇、山川、形胜、古迹、风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