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经

读经

①一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本书崇宋而抑汉,奉程朱以压郑玄。只有读古文《尚书》,不以朱熹所疑为是。苞根据《史记·儒林传》,“安国以今文读之,及安国自序考定文义,定其可知者”等话语,认为本文缺漫,及字体为伏生之书所不具备的,不得不稍加增损,以补足其言辞,畅达其意旨,这样就增多二十五篇,所以容易通晓。书中论“三礼”等篇,对不合己意的,强作刘歆窜入,甚至对见于《书》、《序》、《荀子》、《史记》,明显有证的,也概以为刘歆所窜入。有《方望溪先生经说四种》本。②三卷。清姚培谦(1639-1780)撰。培谦字平山,原名培本,后更名培谦,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好交游,其文采名满江左。雍正中保举人材,以居丧不仕。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杜注补辑》三十卷、《文心雕龙笺注》、《李义山诗笺注》、《唐宋八家诗》、《乐善堂赋注》、《经史臆见》、《类腋》五十卷、《朱子年谱》、《松桂读书堂集》等。本书为培谦的随笔札记,虽然缺乏心得,但引证异同,能加以选择。如读《尚书》,认为古文不伪,如果出自后人,那么必定模仿《盘诰》,诘屈聱牙,使读者望而兴叹,古文虽然文从字顺,但《伊训》、《说命》等篇,却是后人所无法伪造。所驳郝敬“人心道心”几条,都颇有见地。读《春秋》则认为僖公十四年写季姬与鄫子在防相遇,僖公十五年又写季姬嫁给鄫子,一定是错简。《左传》“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培谦驳论杜注的谬误,认为古人一车叫做“一两”,如《诗》“百两御之”、《孟子》“革车三百两”,即为明证,而楚广之制,本用一卒,因此说“以两之一卒”,其所说“舍偏两之一”,乃是车的半边为“偏”,偏五十人,今留五十人。读《孟子》根据《竹书》梁惠王、襄王在位年数订正《史记》之误。又认为齐伐燕有两件事,一件是《梁惠王篇》所载称的齐宣王,是宣王时的事,一件是《公孙丑篇》所载沈同问燕可伐否,是湣王时事。如此之类,均见其折衷之善。可惜全书大多拾人牙慧,而且时有疏谬。有乾隆刊本。③八卷。清戴大昌(生卒年不详)撰。大昌字斗源(一作斗垣),号泰之,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乾隆丙午(1786年)举人,大挑三等,历任舒城、怀远、宣城教谕。长于考据,最有理致。与凌廷堪友善,所著书屡引其说。年七十四卒。除本书外,尚著有《世宝录》、《醒心录》、《蓄德录》、《四书问答》等。本书通说《易》、《书》、《诗》、《三礼》、《春秋》,而不涉及历象、水道、祀享、田制、服物等类,以别于所著《四书问答》。全书为说颇多独到见解,也不拘泥于汉宋。只是说三江,力主《书》疏所引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而以《初学记》所引“左合汉为北江,汇彭泽为南江,岷江居其中为中江”,是别无明文足据。不知两书语似相左,而义实相成,不可拘泥。说《小星》,断定为征夫早行自咏之作,且援引《容斋随笔》为证,似乎尚未考之《韩诗遗说》,韩认为是劳使臣,章俊卿、程大昌都从此说,白帖引“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归入奉使类,那么唐宋时韩诗尚存。说《秦风·无衣》,认为不是为秦君而作,王指平王。说《正月》诗,认为此篇及“数月之交”数篇,都是平王时诗。诗中“国既卒斩,褒姒灭之,周室既灭,邦国殄瘁”,都是感叹已然之词,“迁于王都”,“予未有室家”,正指东都。如此之类,都极惬当。有嘉庆十五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伤寒论注释

    见《注解伤寒论》。

  • 说文浅说

    一卷。清郑知同(生卒年不详)撰。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郑珍之子。著作尚有《说文本经答问》、《说文逸字附录》、《说文商议》等。是书为释六书条例而作,又题为《六书浅说》。其说较王筠之说简略得多,较江声之

  • 元史氏族表

    三卷。清钱大昕(1728-1804)撰。大昕字晓徵,号辛楣、竹汀居士,自称潜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学识渊博,兼通文字、音韵、训诂、天文、历算、舆地、氏族、官制、典章、金石之学,尤长于考史。大

  • 六书溯原直音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此书旨在辨别字体,亦分十二门,与《六书正义》同,庞杂瞀乱。所用直音,舛误尤多,不足为据。《四库提要》据江苏周厚堉家藏本著录于《存目》中。

  • 富阳夏氏丛刻

    七种,二十一卷。清夏震武、夏鼎武撰。夏震武字伯定,浙江富阳人。同治年间进士,曾官工部主事、京师大学堂监督,撰有《灵峰草堂集》、《通鉴纲目校勘》等。夏鼎武字靖叔,夏震武之弟。丛刻收夏震武四种,有语录二种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湛圆札记

    四卷。清姜宸英(详见《江防总论》)撰。是书皆订正《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及考证经史之语。其中考论礼制,精赅颇多。其自序称,阎若璩欲改“札记”为“札记”,固引《雨雅注》、《左传注》中都有“简札”

  • 论语集解训

    二十篇。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著有《湘潭王氏所著书》。是编首有自序云:“既命学徒,采辑古今所传,以广集解,又下己意,通其所蔽,命曰论语训。”此书凡

  • 六书通故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晚年改号哉生,浙江定海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精礼学,撰《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等。此书为《礼书通故

  • 仪礼评点

    不分卷。清贺涛(生卒年不详)评点。涛字松坡,河北武强(属今河北省武强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少年时游于桐城吴挚甫之门,完全接受桐城义法,善于写文章。究心道学,一以曾国藩为宗。对于译行法政经济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