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缁衣集传》

读《缁衣集传》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练,后以道员守杭州,城陷,死难。《清史稿》诸书皆有传。书首《读〈缁衣集传〉》略言:“黄忠烈《集传》引《易系传》‘易知简能’及《论语》易‘事难说’为证,其《集传》历考汉唐以下刑制,谓刑不烦由于省刑,此未尽然。自秦以后,专恃刑为治,举先王之法尽坏之,由汉历元、明数千年而莫之复。民之好恶,日失其性,而多罹于刑辟;上之好恶,又与民相反,枉直乖错,而民不服。民不服,则虽威以刀锯斧钺而莫能胜,刑乌得不烦?子思子述《缁衣》,举要以明之,与《坊圯》《表记》同为论学论治之要,故记礼者,次《中庸》之后。郑氏曰:‘君不苛虐,臣无奸心,则刑可以措’,斯言尽之。琦与伊子遇羹,重加商榷,于《集传》稍有繁复;并采史传及先儒之说,别为论次,附卷后。而伊子又仿皇侃《表记》推寻义脉,分为七支”云云。按《明史·艺文志》有黄道周《缁衣集传》二卷,是书又有所删节加增。二者皆以君民一体上下一心为主,既以裨补君德,又以消弭乱源,用心殊苦。黄氏仕明启祯以弘光,亲见时君苛察之弊、乱亡之本,不惜放言昌论。是书则更畅发意义,其所见固非寻常解经者所能见。是书初刊本误以黄道周为黄忠端。是书有传抄本。

猜你喜欢

  • 楝亭五种

    六十五卷。清曹寅(1658-1712)编。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蒙古汉军正白旗,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世居沈阳。官江宁织造通政史,并视两准盐政。因其父尝于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绿荫可爱,便建

  • 周官故书考

    四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青人。嘉庆六年(1801)副贡生,不应科举,民家治学。精于校勘。对六书、古音辨析研究精深。著有是书及《仪礼古今异同疏证》、《论语鲁论考

  • 云烟过眼录

    四卷。《云烟过眼录续录》,一卷。《云烟过眼录》,南宋周密(1232-1298)撰。周密事迹详见《武林旧事》。此书主要记述作者所见名书、名画及琴、盏、玉印、法剑、玉圭、玉佩、金冠等古代器物,以记述名书、

  • 象形文释

    四卷。清徐灏撰。徐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笺》。是书特为疏证许书所载象形字而作。卷首自序云:“皇古未有文字,先有物象,即有音声,声形谊三者交相为用,而不可须臾离也。夫确无可象而形有所拟,是故书契之作

  • 四书引经纂

    五卷。明邹嶐编纂。首页又题名《四书白文引经释义便览》,无序例,《诗》、《书》、《礼》、《易》、《春秋》各一卷,共五卷。《诗》称“葩经”,《书》称“壁经”,《易》称“庖经”,《礼》称“戴经”,《春秋》称

  • 通志堂九经解

    见《通志堂经解》。

  • 古今源流至论

    见《源流至论》。

  • 笔余丛录

    二十六种,二十八卷。明佚名编辑。丛书分二册,第一册含宋魏了翁《古今考》一卷、宋王键《刑书释名》一卷、宋佚名《释常谈》三卷、宋龚熙正《续释常谈》一卷、宋刘孝孙《事原》一卷、梁沈约《袖中记》一卷、宋释居月

  • 易象

    二卷。清王明弼撰。王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而各敷衍数语于后,实无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孝经述

    ① 一卷。清贺长龄(详见《孝经辑注》)辑注。傅寿彤述。傅寿彤字青余,贵州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官河南道员,系贺长龄门下士。是书章段依明代黄道周更定本。贺长龄巡抚贵州时得黄道周定本为之辑注,刊版行世。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