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阳县志

襄阳县志

①明李思启纂修。李思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进士,官襄阳知县。县故无志,诸事皆附丽郡志。明天顺中县人张炜始创县志,其后县人冯舜臣继事纂述。县中文献始稍称备,其书今皆不传,此后继起无人。县为郡首邑,郡既有志,县事即附载及,无须再修,故久无续者。明万历中,李思启莅任,悯文献散失,以修事为己任,成志。《襄阳县志》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志分区域、山川、田赋、建置、风俗、封荫、藩贤、官师、名宦、选举、征献、征文、大事、杂事十四类。此志上遵府志旧例,杂采县中故事,以史籍为法,卓然自成一家言。郡人郑吏部继之,为之作序,盛加称道,称其辞简事赅,义正例严。惜此志流传不广,同治末再修《襄阳县志》,光绪复辑府志,未见此书也不载其名。现仅存残二册,得以稍窥其一二。② 七卷,首一卷,清杨宗时、吴耀斗修,崔淦、李士彬纂。杨宗时,字春生,江苏阳湖人,官襄阳县知县。吴耀斗,字朗心,江西瑞昌人,进士,官襄阳县知县。崔淦,字春瀑,本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拔贡,候选教谕。李士彬,字百之,湖州荆州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刑部主事。县志自万历四十五年(1617)李思启修后,至同治初年,又已二百五十余年,志乘不修,其间虽有县人贾润一度试纂,未能成书。同治四年(1865)杨宗时莅任,延崔淦主纂事,崔淦故县中硕儒,欣然受命,纂述未竣,杨宗时去职,崔淦也归道山,仅成志稿若干卷。吴耀斗继任,以前贤功绩,不宜听之淹没,延李士彬继纂事。李士彬就崔淦旧稿,略事整理,成襄阳县志。《襄阳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全书七卷,分为:首一卷。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食货志,卷四武备志,卷五职官志,卷六人物志,卷七杂类志。此志考献征文,拾遗补阙,凡关政治风化及堪资校核之条,不厌求详。对前志讹误,重复繁琐处,悉心芟订,采辑详审可见一斑。此书序称,此志其体正,其事实,其旁搜远绍,以供学人泛览,备举而少有所遗,裒然成编,有佐史倚相之风,足见此志在当时的价值。

猜你喜欢

  • 说文统释序

    一卷。清钱大昭(1744-1813)撰。大昭字晦之,一字竹庐,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大昕弟,事兄如师,不求闻达,潜心学问。主要著作有《说文统释》、《广雅疏义》、《迩言》、《嘉定金石文字记》、《尔雅释

  • 六艺之一录

    四百零六卷,续编十二卷。清倪涛(生评详见《周易蛾述》)撰。倪涛平生笃志好学,年过百岁犹著收不辍。因家贫不能得人缮写,便自己与妻女抄录。书成后不曾付梓,《四库全书》收此书即依其手稿著录刊行。书共分六集,

  • 鉴止水斋集

    二十卷。清许宗彦(1768-1818)撰。许宗彦原名庆宗,字积卿,一字固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兵部主事。宗彦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王昶爱其才,在《春融堂集》中曾推崇许宗彦

  • 续安邱新志

    二十五卷。民国孙维均、章光铭修,马步元纂。孙维均,民国二年(1913)任安邱县县长。章光铭,民国四年(1915)任安邱县县长。马步元,马文炜的后代。孙维均任县长后,乃集邑人谋修志之事,不久设局于文昌阁

  • 乐部

    一卷。不著撰者。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此书系从《太平御览》中辑出。马氏以为此乃隋时人所作,作者已考。书中首节载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等乐,并列举其乐器名称、种数、每部乐工人数、乐曲名目等内容

  • 绣余吟稿

    一卷。清孙瑞贞(生卒年不详)撰。孙瑞贞,字庆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毕亮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同治二年(1862)双庆堂刊本,由其子毕嘉祯所编辑。书前有《孙孺人小传》,彭澹芳哀词,《贞烈记》,施宜

  • 浩波遗集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

  • 参读礼志疑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著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

  • 尚书旁注

    六卷。明朱升(详见《周易旁注图说》)撰。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其解释字义、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故称《尚书旁注》。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其书似为启蒙读本,较为浅近。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学力

  • 重纂三迁志

    十卷。清孟广均原纂,陈锦、孙葆田重纂。广均山东邹县人,为孟子七十代孙,世袭五经博士。明代史鹗曾撰为《三迁志》,记孟子事迹、世系及历代祀典等。其后明胡继先、吕元善及清孟衍泰皆有纂修,至广均再修,仅成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