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七十八卷。明薛己(1488-1558)撰。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医学丛书。吴琯辑。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父薛铠,精通医理,尤以儿科见长,为当时名医。己幼承家学,医学造诣较深,初以疡科知名,后又以内科著称,并兼通妇、儿、五官各科。对外科、口齿、骨科亦颇有研究。正德年间(1506-1521)被选入太医院为御医。后升为太医院判。嘉靖(1522-1566)年间又任太医院使。中年告归,致力于著书立说。薛己治学极为刻苦,《保婴撮要》林懋序说,他曾偶见薛立斋在家中“蓬头执卷,抽绎寻思”地研究医学。著有《外科发挥》、《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痘疹撮要》、《本草约言》、《正体类要》、《内科摘要》、《外科心法》、《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家居医录》、《保婴金镜录》、《薛氏医案十六种》等书。另有校订旧本、附以己说者,如校注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外科精要》,王纶的《明医杂著》,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杜本的《伤寒金镜录》,以及其父薛铠的《保婴撮要》,倪维德的《原机启微》,朱震亨的《平治荟萃》等。上述医书大部分收入《薛氏医案》中,各书显著特点是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为说明理、法、方、药的依据。同时薛己在论述中,既熟悉前代医家各科治疗理论,又不拘泥于成方经方,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其学术特点主要为:注重后天脾胃。薛氏继承并发展了李东垣脾胃内伤论的观点,同时又提出自己见解。其治疗亦不限于李东垣之法。用药上多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以补脾胃阳气为中心。注重先天肾命。薛氏对肾命学说的认识,虽不如其后的赵献可等人,但后人多受其影响。薛氏继承并总结了前人对肾命认识,主张补肾应以温补为主。在辨证施治上重视调理后天脾胃和先天肾命,注重甘温,不尚苦寒,是脾肾并重的医家。薛氏的学术思想对明代以后诸家温补治虚损病证有很大的影响。此书初刊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系将薜氏父子所撰集校注的二十四种医书合刊而成。包括薛己《内科摘要》、《外科枢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女科撮要》、《保婴金镜录》等十部专著;明王伦辑《明医杂著》,宋陈自明撰《外科精要》,陈文中撰《小儿痘疹方论》,倪维德撰《元机启微》,陶华撰《痈疽神秘验方》等十一种校注本,另有其父薛铠所辑校的《保婴撮要》、《本草发挥》、《十四经发挥》等书。涉及宋、明两朝医家之内、外、妇、儿医著,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刻本,1926年大成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书传通释

    六卷。明彭勖撰。其生卒年不详,永乐、正统间在世。勖字祖期,又字子期,号昚庵。吉安永丰(今属江西省)人。永乐十三年(1415)举进士,授南雄、建宁二府教授。正统元年(1436)擢为御史,督南畿学政。后改

  • 阮嗣宗咏怀诗注

    四卷。清蒋师爚著。蒋师爚字慕刘,晦之,号东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主事。著有《周易》、《尚书》、《毛诗》等精义,《汉书疏证》、《敦艮堂诗文集》等。蒋氏以为汉魏乐府诗唯

  • 余干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

  • 元史续编

    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为楚王府右长史,博通经史。粹中病明初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因撰此书。全书为编年体,起自世祖至元十三年

  • 邬氏丛书

    十种,十二卷。邬庆时编。邬庆时字伯健,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两广方言学堂,曾教授于广东时敏学堂。是书汇集其祖父邬启祚、其父邬宝珍、叔父邬宝理、兄邬以谦及邬庆时本人著作。另有版本名《邬氏初集》者收书及著者略

  • 诗经申义

    十卷。清吴士模撰。士模字晋望,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略于训诂考订而详于诗义引申,以《诗序》为宗,而于后世学者之说,则多取清李光地《诗所》。卷首有李兆洛序,称士模少壮嗜学,至老弥笃,沉潜于程朱,而

  • 天籁集

    二卷。明释无相编。作者生卒年与生平不详。是集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所录皆宋以前不工文者之诗。如易水歌、黄台瓜词之类。序称:“诗以道性情,后世雕绘字句,嚣争宗派,于所谓诗言志者无当。孔圣删诗,多

  • 续汇刻书目

    ①十二卷,补遗一卷。清傅云龙辑。傅云龙,字懋元,浙江德清人,官兵部郎中、直隶候补道。仿效顾修《汇刻书目》,收其所未收者五百余种,其中误列类书纲目若干,亦似顾氏。有光绪二年(1876)北京善成堂刊巾箱本

  • 学诗堂经解

    二十卷。清李宗棠撰。宗棠字荫伯,安徽颍上县人。此书博引明清之季学者成说,然不标明原作者及出处,似有掠美之嫌。更兼其疏解颇多自相矛盾之处,只间或有可取者。此书有1911年排印本。

  • 四书记悟

    十四卷。清王汝谦撰。汝谦字六吉,河南武陟(今河南武陟)人。是书首有李棠阶、毛昶熙序及自序。题为“记悟”,乃记其所自得。而义多陈腐,绝少新得。其所引只鹿忠节、孙夏峰等数家之说,参证不广,其子孙及门生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