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蒿庵闲话

蒿庵闲话

二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是书乃尔岐二十余年札记之文,共二卷二百九十六条。尔歧自序称“予既废举子业,犹时循览经传,每于义理节目外为说家所略者,偶有弋获”,“至听人谭所闻见,亦时有切予怀者,并札记之。”(《丛书集成初编·蒿庵闲话》序),说经解义精确,匡谬去伪,为前人所不及,其论吴澄三礼,考证有据,甚为精赅。顾炎武、汪琬赞誉尔岐称自精三礼,善经义,但也不及尔岐。故时人称此书为《日知录》之亚。《日知录》每记一事,元元本本,务穷始末,是编乃是尔岐读有所得,随文生意之作,熔铸群言,支零破碎,实非不可与《日知录》相比。曾子易箦一条,引《尝见》一书称楚国曾聘曾子为相,亦曾作大夫。《韩诗外传》称曾子仕于莒,得粮食三秉,此时曾子重禄轻身;后齐迎其为相,楚任其为令尹,晋封其为上卿,此时,曾子重身轻禄。又称曾子仕齐为吏,后南游于楚,得尊官。尔岐所引《尝见》一书,当为此事。然韩婴采录杂说,已前后自相矛盾,岂可再引证诂经,实在不妥。最早的版本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历城周氏竹西书居《货园丛书初编》本,清道光三十年(1850)南海伍氏辑《奥雅堂丛书》本,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笔记小说大观》本,1983、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笔记小说大观》本。

猜你喜欢

  • 明词林人物考

    十二卷。明王兆云撰。兆云字元桢,麻城(今属湖北)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述明代文人事迹和著作的专著。所选人物上起洪武,下迄万历年间,正编四百二十三人,补遗四十四人,共四百六十七人。其人仍在者

  • 左传快评

    八卷。清刘继庄撰,金成栋辑。继庄生平事迹不详。成栋字天三,海阳(今属山东省)人,曾从学于继庄之门。此编前有金成栋题辞,称刘继庄评定《左传》诸篇,成栋及同学诸子辑刻。全书共八卷,摘取《左传》菁华,以为修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涛园诗集

    四卷 沈瑜庆(1858-1918)撰。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桢之子。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官至顺天府尹、贵州巡抚。尝在张之洞幕府,与郑孝胥、梁鼎芬诸人时相唱和。辛亥革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

  • 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

  • 六书溯源

    十二卷。元杨桓撰。杨桓生平著述见《六书统》。此书专收《说文》所无之字或附见于重文之字,为之推原作篆。杨氏想以古文字材料驳正《说文》,但当时古文字材料甚少,不免自凭胸臆,妄生穿凿,多不足取。卷一为会意,

  • 春秋见心

    不分卷。清蒋绍宗(详见《读诗知柄》)撰。绍宗字諟庐,长白(今山东邹平)人。嘉庆年间主讲梅城书院,道光初移官郴阳。所著有《读诗知柄》二卷、《礼记通解》二卷,与《春秋见心》合刻为《諟庐经说》行于世。该书即

  • 北窗炙輠录

    一卷。宋施德操(详见《孟子发题》)撰。“炙輠”,刘向《别录》注:“过字作輠。輠者,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余流者,言淳于髡智不尽,如炙輠也。”以其名书,取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淳于髡久处,时

  • 休复居集

    三种,十三卷。清毛岳生(1791-1841)撰。毛岳生字申甫,又字兰生,江苏宝山(一说嘉定)(今属上海)人。以诸生身份承袭云骑尉。曾从姚鼐学古文,又为钱大昕之再传弟子。三种为《休复居诗集》六卷、《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