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述闻

经义述闻

三十二卷。清王引之撰。王引之生平事迹见“广雅疏证补正”。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国朝王引之撰。伯申之父怀祖著有《广雅疏证》一书,于声音文字训诂,一以贯之;而其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其所为说,俱见于《广雅疏证》中。伯申即本《疏证》所诠,及平日所闻于其父者,旁征曲喻,证明其说,日积月累,遂成此帙,故曰《经义述闻》。”王引之自序曰:“引之过庭之日谨录所闻于大人者以为圭臬,日积月累,遂成卷帙。既又由大人之说,触类推之,而见古人之诂训有后人所未能发明者,亦有必当补正者,其字之假借,有必当改读者,不揆愚陋,辄取一隅之见,附于卷中,命曰《经义述闻》,以志义方之训。”是书对《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国语》、《公羊传》、《穀梁传》、《尔雅》诸书详加考辨,驳正汉唐旧注凡一千七百六十一条。附有《春秋名字解诂》、《太岁考》和《通说》各两卷。《通说》各条,或考辨名物源流,或申发训诂条例,或发明假借,十分精审。王氏父子之学一是以声音通训诂,一是实事求是不主一家。王氏父子学养深厚,又能掌握正确的治学方法,故其成就卓著,《经义述闻》为“王氏四种”之一,其价值素为学者所尊崇。阮元《经义述闻序》曰:“《经义述闻》一书,凡古儒所误解者,无不旁征曲喻,而得其本义之所在。使古圣贤见之,必解颐曰:吾言故如是,数千年误解之,今得明矣。”《郑堂读书记》曰:“然其为书,有《九经古义》之精核,而更加详明;有《经义杂记》之详明,而更加精核;当与《潜研堂文集》《答问》数卷方轨并驾,未知其孰先孰后矣。”是书凡两千零四十五条,皆摘经句为题而解释之,或关乎校勘,或关乎训诂,或关乎制度,或关乎文例等,如卷五“终风且暴”条曰:“家大人曰:《终风篇》‘终风且暴’,《毛诗》曰: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燕燕》曰: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北门》曰: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小雅·伐木》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甫田》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正月》曰:终其永怀,又窘阴雨。终字皆当训为既。既终语之转,既已之既转为终,犹既尽之既转为终耳,解者皆失之。”是书卷首引之自序作于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二日,书当于此时完成。阮元序作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序云:“嘉庆二十年南昌卢氏宣旬,读其书而慕之。既而伯申又从京师以手订全帙寄余,余授之卢氏,卢氏于刻《十三经注疏》之暇,付之刻工。”可证此书刊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南昌卢宣旬所刊。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京师寿藤书屋重刊。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据道光七年本重刊。初刊本为十五卷,道光七年本折为三十二卷。

猜你喜欢

  • 儒林传稿

    四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撰。嘉庆十五年(1810年),元为侍讲,兼国史馆总纂,创编儒林传。他说:“两汉名教,得儒经之功;宋明讲学,得师道之益。故理学经学一并同列。”该书自顺治至嘉庆之初,共四十

  • 嵩少集

    四卷。明郑太原(生卒年不详)编。郑太原,山西潞安(今长治)人,官河南登封(今郑州)知县。嘉靖中,山西浑源刘思溢尝辑少林寺题咏碑,刻为《少林古今录》。万历十六年(1588),太原依其旧本而增入嵩岳、嵩麓

  • 春秋经传集解考正

    七卷。清陈树华(1731-1801)撰。树华字芳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末年任事江西。著有《春秋内外传考证》五十一卷及《国语补音订误》等。《春秋经传集解考正》七卷,撰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

  • 画山水诀

    一卷。旧本题为宋李澄叟撰。李澄叟之生平始末已不可详考。据该书《序》末自题称“湘中人”,以及其中“嘉定辛巳六月”等,推知李澄叟可能是宋高宗末年人,到宋宁宗(1200年前后)时尚存。考《书史会要》所载,称

  • 平阳府志

    ①十卷。明傅淑训修,曹树声纂。傅淑训,湖广孝感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进士知平阳府。少事父母,有孝名。居官廉正,遇凶荒,煮粥振饥,公退闭阁纂志,网罗放失,成一部信史,寻迁本省督学道,称公明。累官

  • 张乖崖事文录

    四卷。明颜端、徐浣同编。颜端,应山(今属湖北)人,曾官成都县教谕。徐浣,杭州人,曾官华阳县教谕。两人生卒均不详。弘治三年(1490),文安人邢表为四川左布政使,他有感于张咏乃四川名宦,于是嘱颜端、徐浣

  • 薛氏医案

    七十八卷。明薛己(1488-1558)撰。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医学丛书。吴琯辑。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父薛铠,精通医理,尤以儿科见长,为当时名医。己幼承家学,医学造诣较深,

  • 衡门集

    十五卷。明郑履淳(约1578前后在世),编,其子郑心材(约1590前后在世)续成。郑履淳,字叔初,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郑心材,字敬仲,号思泉。生卒年不详。

  • 仪礼古文今文考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

  • 子苑

    一百卷。作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此书抄本之首有籍圃主人,麦溪、张氏二人小印,但不知著书之人或藏书之人。书中内容是杂采诸子学说,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等五门,每门之中又各分子目。论述每一事件之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