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穀梁大义述补阙

穀梁大义述补阙

不分卷。民国张慰祖(1874-1922)撰。张慰祖字伯愉,号研贻,江苏吴江人。从著名学者胡玉缙学。入存石学堂,习《穀梁传》。光绪二十三年(1897)取优贡第三,朝考第二,授以教职。河道总督任道熔请他到河南,委托办理河防,不久保任知府,加运使衔。后又往日本学习法政,归国后任河南地方厅高等厅推事,辛亥革命后回到江苏。张慰祖认为《春秋》三传中,只有《穀梁传》得其微言大义,而汉以来经学家如刘向、尹更始等各家学说大多亡佚,使《穀梁传》成为绝学。道光中柳兴恩著《穀梁大义述》,对《穀梁传》的大义有所探求,但遗憾的是书未完成。于是对柳氏之书进行补阙,撰成《春秋大义述补阙》若干,广泛征引古籍,进行折衷。体例用柳兴恩之旧,逐条进行标举,而把补阙附在后面,以“补曰”二字区别。该书拾遗补阙虽不尽符合《穀梁传》原书的旨趣,但大体上符合经师的家法,对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陶风楼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平斋词

    一卷。宋洪咨夔(1176-1236)撰。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于潜(浙江临安,今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成都通判、监察御史、端明殿学士。《宋史》有传。著有《平斋文集》等。本书由明末藏书

  • 文太青文集

    二卷。明文翔凤(约1625前后在世)撰。生平见《东极篇》(辞目)。此本为其七代孙三捷所手钞。上卷为讲章,下卷为诗赋杂作,为偶然选录之本,而非完帙。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昭鉴录

    十一卷。明洪武初奉敕撰。据《千顷堂书目云:“太祖尝命礼部尚书陶凯(生卒年不详)等采录汉、唐以下藩王善恶以为鉴戒。编辑未竟,复诏秦王傅文原吉、翰林编修王僎、国子博士李叔元、助教朱复,录事蒋子杰等续修之。

  •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一百卷。清宝鋆等奉敕编纂。此书时间起自同治元年,终于同治十三年。目的、方法、体例皆同于两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上凡“历年恭奉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折奏,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均予收入。”其中多诸家文

  • 大转轮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杂剧《大转轮》共四折,取材于宋元评话中讼狱一类,写司马貌断狱之事。本书收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 谷响集

    三卷。元释善住(约1320前后在世)撰。善住字天住,别号云屋。俗姓不详、吴郡(今江苏吴县)人。曾居于吴郡城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珽、虞集、宋元诸人相酬唱。著有《谷响集》。此集为元诗别集。共三

  • 春秋内事

    不分卷。无名氏撰,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条)辑。此书不见《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亡佚已久,称引者少。黄奭从《太平御览》等书辑得十条。考其所载,大多论述自天地开辟以

  • 离骚解

    ①一卷。清顾成天(生卒年不详)撰。顾成天,字良哉,号小厓,松江(今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赐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翰林院侍讲。著有《离骚解》、《楚辞九歌解》、《读骚别论》各一卷。另有《金管集

  • 坦园六种曲

    清杨思寿(1835-1891)撰。杨思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官至候补知府。他博学多才,兼工诗、词、曲、骈文,著述甚多,有《坦园丛书》十四种。《坦园六种曲》收传奇《姽婳封》、《桂

  • 钦定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诏以内府所藏宋淳化四年赐毕士安《阁帖》,命内廷诸臣详加校订,选工摹勒。其间搜集诸家释文,最为详备,勘核颇精详。书首乾隆题“寓名蕴古”四字及《淳化轩记》一篇,然后载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