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郑读考

礼记郑读考

①六卷。清陈乔枞(1809-1868)撰。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寿棋之子,清代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以经术饬吏治,居官有声。同治七年(1868)卒于官。乔枞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考》三十四卷,《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又撰有《毛诗郑笺改字说》四卷,《诗经四家诗异文考》五卷,《齐诗翼氏学疏证》二卷,《诗纬集证》四卷,《礼记郑读考》六卷,《礼记经说》二卷,《礼说》一卷,《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礼堂遗集》三卷,《补遗》一卷,《诗》一卷。辑撰各书收入《小琅嬛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礼记郑读考》是乔枞承父志而完之书。陈寿棋认为郑玄注《礼记》多改读,因而加以考证。(又曾考齐鲁韩三家诗佚文佚义)辑而未就,病危,嘱咐乔枞说,“尔好治经,知家法,他日能成吾志,九愿无憾矣!”乔枞尊从父志,将父遗稿整理编排审定,成《礼记郑读考》六卷。(另有《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清儒著书训释经典,主要有两派,一为义理,二为考据。《礼记郑读考》则纯是考据。卷一自《曲礼》至《王制》,卷二自《月令》至《礼器》,卷三自《郊特牲》至《玉藻》,卷四自《明堂位》至《杂记下》,卷五自《丧大记》至《中庸》,卷六自《表记》至《丧服四制》,皆为郑注之涉字与声者。如首“宦学事亲”注,注“学或为御”,寿棋以为郑氏注《礼》经,引出本经异文及所改经字,凡为“或言某者”,据《礼记》他本;凡言“读为某当为某”者,乃是据经典而定。乔枞考经文,本文作“学”,而郑注“学或为御”,此正是别本《礼记》之文。乔枞谨从父志,历引《说文》、《广雅》、《左氏春秋》、《谷梁》、《庄子》诸书,证明“学”“悟”“语”“御”四字训义并可相通。清儒王引之撰《经义述闻》,于音义训诂最精,乔枞此书亦能融会贯通,与之相媲美。不仅如此,陈氏在音义相训的基础上,对书中人文地理亦多作考释,《礼器》篇中,“必先有事子恶池”句,郑注云“恶当为呼,呼池并州川”,陈氏考证今滹沱出山西繁峙泰戏山,书中又引申为“亚驰”,是说亦是中肯。自《曲礼上》首二节,至《丧服四制》“高宗谅阍”下,有百余条,皆引寿棋语。陈氏于《大学》、《中庸》有郑玄注者,皆为阐明,不肯忽略。郑玄注亦赖陈氏考得以流传。陈氏父子诚乃阐发郑注之功臣也。本书有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本及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皇清经解续编》石印本。又有道光同治间《左海续集》本。近人撰有《皇清经解续编目录》,便于查询。②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1855)晋级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之久。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文法与修辞。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其声誉远扬国内外,俞樾七十岁生日时,他的学生日本学者栖原陈政献给他一部许多日本文人为祝贺他的诞辰所作的诗文集,题名《东海投桃集》。俞樾一生致力于学问,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主要有《易贯》、《玩易篇》、《达斋书说》、《诗名物证古》、《礼记异文笺》、《礼记郑读考》、《七十二候考》、《乐记异文考》、《春秋名字解诂补义》、《春秋岁星考》、《达斋春秋论》、《论语古注择从》、《论语郑义》、《孟子古注择从》、《群经平议》、《俞樾经始》、《俞楼诗纪》、《诸子平议》、《湖楼笔谈》、《读书余录》、《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词录》、《春在堂诗编》、《诂经精舍自课文》等等。俞越受段玉裁作《周礼汉读考》之启发而作《礼记郑读考》。于郑注中“读若”“读为”之义,偶一疏证,辨之颇详。俞氏以为郑玄注经,凡言“某读为某”,“某读曰某”,“某当为某者”,大抵皆言声之误也。樾引经据典,证明其或以声近而义相通,或以声转而义相通,或以古今字而相通用,证据极确凿。如《玉藻》篇有“君羔幦虎犆”三句,郑注:“犆皆如直道而行之直,直谓缘也。”樾进一步考证曰,郑解《论语》“直道而行”犹云“遵王之道也。”与马注“无所阿私”之义不同。此论足补郑注之不足。若此之类,亦为可贵之发明。其中亦或有牵强附会处,乃大纯中之小疵,瑕不掩瑜。此书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俞楼杂篡》重刊本,初刊于同治十年(1871)。又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皇清经解续编》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国史考异

    六卷。明潘柽章撰。潘柽章字力田,一字圣木,吴江人,明亡后,肆志于学问,后死于庄廷鑨的明史案。颇谙历法,曾著《辛丑历辨》。博览群书,长于考订,认为著书的方法应当是先写长编,再附以考异,所以就以实录为纲领

  • 安肃县志

    十六卷。清张钝修,史元善纂。张钝,安顺人,曾任安肃县知县。史元善,溧阳人,贡生。乾隆四十二年张钝出任安肃县令后,聘史元善纂辑县志,四十三年(1778)刻印。此志卷首有张钝、李策、石梁序及旧志序十篇。正

  • 可园文存

    十六卷。附《寿藻堂文集》二卷。陈作霖(1837-1920)撰。生平详见《可园诗存》(辞目)。陈作霖关心国事,工诗能文,尤擅骈体。其人本不欲以文自见,惟于乡邦文献,及一切有裨国计民生之重大者,必留意探讨

  • 审视瑶函

    六卷。明傅允科(生卒年不详)撰。傅允科,字仁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善医,以眼科名世。此书又名《眼科大全》,成于明末,由傅允科父子两代完成。其子傅国栋,字维藩,为南京医院侍直御医,继父业辑成此书

  • 龙龛手镜

    四卷。辽释行均(生卒年不详)撰。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氏,通小学。此书是一部按部首和四声两相结合排列的字书。卷首有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悯忠寺(即今北京法源寺)释智光(字法炬)序。智光认为有了这部书

  • 古文春秋左传

    十二卷。宋王应麟(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该书又名《春秋左氏传贾服注》。作者辑录汉代经学家贾逵、服虔对《左传》的阐释,对于学者研究杜预以前的旧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有旧抄本传世。

  • 虚斋先生遗集

    十卷。明祝萃(约1497前后在世)撰。祝萃,字惟贞,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工部,进员外郎。正德时历官广东左布政使。著有《虚斋先生遗集》。是

  • 灵川县志

    四卷,清郑采宣、陈虞昭修,崔达纂。郑采宣,字载九,号华封,山西沁水县人。康熙间举人,知县。陈虞昭,广西灵川县人,举人,知县。崔达,广西灵川县人,廪膳生员。宋元以前县无专纪,明三修县志,至乾隆间两经兵燹

  • 垂训朴语

    一卷。明陈其德(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德,字太华,桐乡(今浙江省桐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卷中“灾荒纪事”条,称其生于万历初年,而书中之记却作于崇祯十四(1641)、十五(1642)两年,由此断定

  • 性理正宗

    四十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依据《性理大全》一书,并“删其繁芜,补其缺略”而成。宗旨在于“尊道统以清其源,述师傅以别其派。”全书摘录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及元明诸儒有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