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义证

礼记义证

一卷。后魏刘芳(详见《毛诗笺诗义证》条)辑。清马国翰撰。马辑本只六条,有得有失。其有,“云卜赴也,赴来者之心”。此为得也。赴从卜声。《诗·大田》“秉畀炎火”,《释文》“秉”,“《韩诗》作卜,卜报也”。《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郑注“报读为‘赴疾’之赴”。卜、报、赴一声之转。今训卜为赴者,盖亦读如赴疾之赴,视“报”义为精。《白虎通·蓍龟篇》“卜赴也,爆见兆也”。知其说远有所本矣。又云“通其率以十一为正,谓野九夫之田而税一,国中十一夫之田而税一”。此为失也。《孟子》九一是九中税一,则十一当是十中税一,非十一而税一。《孟子》言“贡”、“助”、“辙”十一。以为九一与十一相差甚少,也可谓十一,则必贡助通都为十一;然而殷不包括贡法,将如何也为十一,其义难圆通。《小雅·甫田疏》云:“助者九夫而税一夫之田,贡者什一而贡一夫之谷,通之二十夫而税一”,不免沿其此误。又云“周之小学为辟,在郊”。此又失也。《王制》云,“大学在郊,天子曰辟,诸侯曰宫”。这“辟”为“大学”之定名,怎能附于小学呢?《灵台疏》:“《王制》以殷之辟与《大学》为一,因而说之,不必常以大学为辟,小学亦可。”是从其错讹。又“路下之燕寝,故有房”。此又失也。《斯干》“筑室百堵”,《郑笺》谓“筑燕寝也。天子之寝有左右房,宗庙及路寝,制如明堂”。此据下“西南其户”句,故以燕寝立文,认为路寝有左右房。观《书·顾命》、《诗·王风》及《礼·丧大记)自见。凡《礼》经所言,多是正寝。郑注每以“东房西室”为说,殆不足信。“阖门左扉”,郑注明曰“路寝门”,今以为“燕寝”,颇觉似是而非。《斯干》疏云:“天子路寝,既如明堂”。认为自然燕寝之制当如诸侯路寝,故知有左右房,与《玉藻疏》同,则也终为旧说所囿。又云“玄绡衣为玄端”,此又失也。《玉藻》云“以帛裹布,非礼也。凡玄端朝服皆用布,若以绡衣裼,便是以帛裹布。”《记》意断不应如此。黄以周《衣服通故》“以狐袭豹裒为士服,不关天子诸侯”,其见最高。《孔疏》引皇侃云:“玄衣,玄端也。畿内诸侯朝服用缁衣,畿外用玄衣”。此狐青又是畿外诸侯朝服之裘,重纰谬,应为《孔疏》所斥也。又云“六冕之裘皆黑羔裘”,此其得也。《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等等。大裘为冬至祀天之服,其时必裘,春秋四时祭中值冬日亦必裘,祀五帝中祈谷一祭亦可裘。所以经文承上统言,为四时无皆裘之理,人所易晓。孙贻让《周礼正义》一再驳刘氏此说,恐为人所笑。《召南》疏云:“二刘等以《司服》云‘服大裘而冕’,以下冕不复言裘;《司裘》云‘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亦不别言衮冕以下之裘。说明六冕与爵弁同用大裘之羔裘。“二刘”即刘焯、刘炫、焯炫常并称之。其书之得失,庶几可知也。《王制》“公田藉而不税”疏:引刘氏及皇氏云“夏时民多,家得五十亩而贡五亩。殷时民稍稀,家得七十亩而助七亩。周时其家至稀,家得百亩而彻十亩,故云其实皆什一。”此当以《义证》申说《郑注》引《孟子》语,而马氏失采。但此说颇误,《井田通故》已议之。又马辑他种往往有附载。今考《魏书》及《北史本传》,并载芳与王肃《问答》,极言“男子有笄,冠尊,故夺其笄。”此说甚精当。亦与《礼记》相涉,于是附记录之。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有怀堂诗文稿

    二十八卷。清韩菼(1637-1704)撰。韩菼,字元少,号慕庐,江苏长洲(今南京)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第一,由修撰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持论公允,不以利害、福祸左右其作为;天性恬旷,雅爱山水,暇

  • 海桑集

    十卷。明陈谟(?-1388)撰。陈谟,字一德,号心吾,江西泰和人,约生于元成宗时,洪武初召赴阙,以疾辞归。洪武三年(1370)曾校文于广东,后主奉新清节书院讲席。事迹具载《明史·儒林传》,著有《海桑集

  •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

  • 连山归藏逸文

    一卷。清观颒道人录,辑佚书。道人为闽中人,姓名、事迹不详,所辑二《易》之文颇简略,远不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而且所录多残篇断句,也不注明原本,较为混乱。从内容上看,所录二《易》皆据清初瞿昙谷校

  • 南史演义

    三十二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朝宋、齐、梁、陈演变更替历史故事,起于东晋末刘裕出身发迹,终于隋灭陈南北统。作为历史小说,该

  • 灌园集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 赐书堂诗稿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

  • 砚炉阁诗集

    五卷。清冷玉娟(1662-?)撰。冷玉娟,字珊珊,自署人间业者。山东莱阳宋氏家人子。清初诗人。初入周西斋家为女乐,教之学诗,得千余首。康熙十五年(1676)年,冷玉娟年满十五岁,嫁给吴川知县胶州宋世远

  • 遂初堂文集

    九卷。清杨兆曾(约1662前后在世)撰。兆曾字青岩。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知建宁县,招抚巨寇萧维堂有功。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此集共九卷。集中所录均为杨兆曾所撰之文。

  • 认字测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